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闻载 《现代领导》2006,(9):38-39
在中共早期历史上,“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说曾相当流行。随着历史的大幕揭开,人们逐渐弄明白了它的来龙去脉,但对其中所谓“半个布尔什维克”仍感到费解。前几年出版的《杨尚昆回忆录》向世人洞开一角,透露了这人就是后来担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徐以新。通过打听和查询,笔者得知当年的老战士、徐以新的夫人陆红女士依然健在。是她的诉说,还有杨尚昆和一些老同志的回忆,使我们寻觅到一些徐以新的足迹,同时也揭开了他不寻常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女儿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在《仅仅一年》中描述了“上层布尔什维克的生活”:“伏罗希洛夫、米高扬、莫洛托夫的住房和别墅铺荷地毯,摆满了高加索的金银武器和贵重瓷器……他们的别墅变成富丽堂皇的大庄园,有花园、暖房、马厩,当然,这一切都是用闰家的钱来维持和经营的。”  相似文献   
3.
杜梅萍 《前线》2016,(4):48-48
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于1913年3月为了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而写,最初发表在俄国布尔什维克主办的《启蒙》杂志上。列宁写这篇文章时,世界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夜。此时,沙皇的反动统治和反革命势力用各种方法来反对马克思主义,企图从思想上解除革命群众的武装;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也公开散布宣扬"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妄图以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4.
时伟 《群众》2021,(2):60-62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建党史中,延安时期是最为特殊和关键的历史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梁齐勇 《前线》2016,(3):48-51
正列宁的《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一文,载于1910年12月23日俄国布尔什维克主办的《明星报》第2号上,其中心思想是阐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的经典性论断,是列宁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革命路线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6.
孔寒冰 《当代世界》2013,(11):20-22
"原苏东地区"是由"苏东地区"演变而来的。"苏东地区"是一个不对称的合成词。"苏"指的是苏联,"东"指的是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东欧"。苏联是一个单一国家。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开始时称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1922年12月组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简称苏联)。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历次沙皇专制体制内自上而下改革的失败和完全缺乏西方式的市民社会的现实,规约了俄罗斯知识分子将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承担起推进和完成现代化的使命。由此,他们开始组织化,从知识精英走向政党精英。而后,布尔什维克又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但布尔什维克并没有摆脱俄罗斯知识分子那种由历史文化传统模塑的充满悖论的文化特质的影响,对自身文化缺陷和现代政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又一次使俄罗斯现代转型和自身角色转换陷入泥淖。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9,(11):24-25
毛泽东首先提出“伟大的工程”1939年lOg,毛泽东首次把党的建设作为与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并列的三大法宝之一。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一个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在进行之中。”在这里,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这个命题。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来,  相似文献   
9.
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任辅臣作为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夫人张含光和他战斗在一起。任辅臣牺牲后,张含光回到祖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供养父母抚育子女做出了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0.
一、党的“左”倾领导者矢忠教条,提出了“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错误政策,关门主义致使中国共产党陷于孤军作战的境地,失败在劫,难逃。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挟米夫之淫威,他以批步立三的右倾上台,在党内掀起了更为猛烈的“左”风,用所谓的“布尔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