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日报》曾发表周庆安的文章,题目是《中美关系:1230页的历史翻不过去》。文章指出,中美关系解冻,是国际政治“打破僵局”,改变“零和”博弈的一个典范案例,中国的“十·一”黄金周之前,美国国务院和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联合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当年参与尼克松访华的温斯顿·洛德,切斯·弗里曼,卡特时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老布什暑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斯考克罗夫特等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2.
声音     
《南风窗》2013,(23):15-15
1"据我所知,他们很可能在监听(美国)总统。"——兰德·保罗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称,美国国安局可能在监听奥巴马。保罗还认为,意大利媒体关于美国联邦政府监控罗马教皇的报道可能是真的。  相似文献   
3.
这个龙年最火爆的网络话语有哪些呢?应该包括"屌丝"、"元芳,你怎么看?"、"你幸福吗?"等等吧。不出意料的话,一些热词会出现在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中。我写这篇小文章的时候,春晚还在最后的彩排阶段,而您读到本文的时候,应该已经看过春晚了。如果真如我所言,也并不能说明我的预测能力强,因为这已经是多年来的惯例了。我还可以想见除夕夜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的人们听到这些词时的各类反应:早有预料,会心一笑;对生硬的编排方式感到失望,然后开骂;或者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4.
美国卡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根据自己对美苏核均势以及苏联对外扩张局势的判断,认为美国有必要调整军事战略,更加灵活地使用核武器来威慑和遏制苏联。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等局势的推动下,布热津斯基与国防部长布朗一起制定了阐述"抵消战略"的第59号总统令(PD-59)。该令得到卡特的批准。实际上第59号总统令正是对尼克松政府第242号国家安全决策备忘录(NSDM242号文件)的继承和发展,在坚持第242号国家安全决策备忘录体现的"灵活和有选择"地使用核武器,并注意控制危机升级的基础上,第59号总统令进一步增加了美国核武器运用的灵活性、扩展了打击目标的范围、加强了军事计划的应变能力和持久力,以增强针对苏联威慑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8月9日,奥巴马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声称中国在过去30年一直"搭便车"。显而易见,不论是奥巴马,还是其他什么美国人士,他们的"中国搭便车论",不是出于傲慢,就是出于偏见。"搭便车"理论的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据此,似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提高都是别人所予、别国所赐。  相似文献   
6.
杨玲玲 《理论导报》2014,(12):63-64
正霸权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美国奉行的霸权主义对外政策,先后采取了关注他国利益、否定他国利益、蚕食他国利益、覆盖他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等5种方式。关注他国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美国霸权主义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政府就把自己的外交政策看做是符合并代表全人类利益的政策。早期例证就是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门罗政府提出,反对任何欧洲国家控制美国承认的美洲独立国家,反  相似文献   
7.
刘怡 《党政论坛》2014,(20):21-21
最近,美国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强化在乌克兰危机中受损的领导地位,中国则派出规模仅次于美国的海军编队,参加为期一个多月的"环太平洋"多国演习,借此表达对美国领导力的某种认可和对自身军事实力的信心。对中国来说,以第二强国的身份与一个权势相对缩水的美国共处,在资源集中度和运用效率上反而要优于多极格局。只要中国能适度抑制"受害者"心态,在制度、理念方面向真正的"积极有为"迈进,  相似文献   
8.
伊朗是中东最重要的地区大国之一,国土面积居中东第四位,人口居中东第二位,油气产量居世界第四位,GDP总值排中东第三、世界第二十五位;扼守霍尔木兹海峡,横跨海湾与里海两大产油区,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布热津斯基称其为“地缘支轴国家”。正确评估中国在伊朗的利益,显得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正>一波三折的建交历程1972年2月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宣告了中美两国长期隔绝与敌对态势的结束。尼克松访华结束临走时,曾向中国领导人发出邀请,希望能在美国与毛  相似文献   
10.
凡人邓小平     
余玮 《传承》2009,(21):28-29
当历史学家以巨大的精力投入邓小平及其时代的研究时,我们尝试着将历史的镜头对准政治舞台外的邓小平。或许,这一侧面的"镜像"更为引人入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凡人邓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