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舒炜 《廉政瞭望》2012,(15):60-61
“看,刘光第的灵柩当年就是从这儿运回家乡的。”顶着毒辣太阳的王文华用手抹了一把睑上的汗,指着远方的沱江码头,“富顺出人才啊,戊戌政变那会儿,刘光第砍头不倒,是位真英雄,慈禧太后下旨杀害‘六君子’,且对其后事重重设障。亏得‘大刀王五’还派了弟子暗中护送,才让刘光第的灵柩顺利回得了故乡。”  相似文献   
2.
戊戌政变后,光绪被剥夺了一切权力,并被监控起来,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即便是在瀛台幽禁时期,光绪也是有逃跑机会的,对他的看守并不像传说中那样严,究竟他是皇帝,那些看守的太监不至于特别无礼,像对待囚犯那样对待他。  相似文献   
3.
晚清末代皇太子,即大阿哥溥 早已消逝于历史的烟云,近年虽有人提及,或语焉不详,或传闻有误,或浮想臆测,早失其本来面目。为正视听,笔者不揣浅陋,特将个人研习心得,撰一拙文,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刘怡 《中国人大》2009,(11):52-52
陈叔通一生经历了戊戌政变、辛亥革命、袁氏称帝、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国民党统治等重要历史年代,在晚年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由一位晚清翰林成为一名爱国民主战士,曾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第一、二、三届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5.
戊戌政变后的年,个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来到中国。此时,山东和直隶两地,已经闹起了义和团,但朝廷还在剿抚之间摇摆,没有拿定主意是否扶植义和团对付洋人。所以,在内藤所到之处,已经嗅到了排外的味道,但还没有遭遇危险。在华的洋人,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传教的传教。洋人的兵舰,在中国港口停泊,还不时  相似文献   
6.
雷颐 《现代领导》2010,(4):41-41
戊戌政变之后,本就危机不断的晚清政局更加动荡。在日益险恶的政治争斗中,工于心计、精于权谋、敏于窥测、善于转圈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关键时刻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不仅安然度过一次次严重危机,反而权位更重更高。  相似文献   
7.
古典 《工友》2012,(9):54-54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活得越久,站得越高,看得越清,你就越会意识到,世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不公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科学家、法学家、企业家最终遁入宗教寻找安宁的原因:他们曾经努力创造一种公平,但是当他们努力到达一个很高的高度的时候,却发现他们依然面对那些无法改变的不公平。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精神沮丧,偶尔接触佛法,拍案惊奇,写到“社会既屡更丧乱,厌世思想不期而自发生;对于此恶浊世界,生种种烦懑悲哀,欲求一安心立命之所。稍有根器者,则必逃遁而入于佛。”世界是不公平的。知道了这个道理,你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8.
康有 为伸冤     
某日,一个长袍马褂老头闯进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杂志编辑部。老头进门便大叫:主编大人何在?康有为前来伸冤!几位编样大吃一惊:康有为已于1927年3月31日5点30分在青岛溘然长逝,若活着,已有140岁,怎会有一个70来岁的老头自称康有为?且还要来伸冤?十足是来了一个疯子!长袍马褂老头笑道:尔等不必惊疑,我正是倡导"百日维新"之南海康有为是也。不错,本来老夫已死去70年,可是贵刊1998年2月号赫然推出"纪念戊戌维新一百周年"专栏,且有余英时《戊戌政变今读》、张灏《再论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等文涉及老夫,遂把老夫从青岛西麓墓中惊醒。也好,老夫死后70年,种种政治沦桑,都已证明吾当年君主立宪之说不错,正有一肚子冤枉无处伸诉。既然贵刊要纪念"百日维新",那么,为我康有为伸冤平反,岂非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张鸣 《廉政瞭望》2014,(5):49-49
戊戌政变后的一年,一个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来到中国。此时,山东和直隶两地,已经闹起了义和团。但朝廷还在剿抚之间摇摆,没有拿定主意是否扶植义和团对付洋人。所以,在内藤所到之处.已经嗅到了排外的味道,但还没有遭遇危险。在华的洋人,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传教的传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