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也影响到泰国①华人社会,侨社中民主与反民主势力彼此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2.
3.
陈达 《当代广西》2014,(22):47-47
正我是一名越南华侨。1978年越南当局排华时,只有10岁的我拉着家人的手一起步行上百公里回到祖国,这段被驱赶的屈辱经历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中国的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广西对外广播电台,也就是现在的"北部湾之声"频道工作。作为一名外宣新闻战线的记者,我希望通过我的采访报道、我讲述的新闻故事在电波中传递我们的友谊,我希望世界和平、不要战争,不再有驱赶。今年,是我在对外宣传岗位上工作的第20个年头。2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  相似文献   
4.
从1910年泰国拉玛六世登基到1944年披汶·颂堪军人政权的垮台,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泰国统治阶级掀起了泰中关系史上的第一次排华浪潮。可以说拉玛六世最先拉开了排华运动的序幕,创建君主立宪制的民党政府则将排华丑剧推上了舞台,而披汶·颂堪政府则把这出丑剧表演得淋漓尽致。纵观这期间的排华政策,几乎都是以“限制华人政治权利、打压华人经济、阻止中华文化传播”为主线,但在具体措施上略有异同。  相似文献   
5.
排华”是近代以来华侨史上屡屡发生的悲剧。排华是指华侨华人或者走出中国本土以外的中国公民,在异国他乡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团体或居民的不公正对待。在排华过程中,华侨华人在生命、财产、名誉等方面受到各式各样的伤害和排斥。本文梳理了历史上的排华类型,总结了与经济因素相关的一些排华方式,分析了排华中经济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进而探讨了经济因素在排华中异乎寻常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台湾杨聪荣博士的著作<新秩序下的混乱:从印尼暴动看华人的政治社会关系>, 分析有关暴动发生的过程,发现其中存在着统治精英和社会上的抗争力量从不同方面利用华人问题, 进行 "暴动操作",以之为政治斗争的一种特殊手段;并相应地寻找理论与实践模式来做 "暴动解除" 的设计,根据一定的方案来加以防患,减少其祸害的程度."暴动操作-暴动解除"可以当作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来加以调查研究;值此全球化区域协作、以人为本和人权主义的时代, 印度尼西亚华人可以利用境内外、国内外的社会网络, 对印度尼西亚国内少数极端主义分子的行动加以暴露, 挫败其"暴动操作";特别是, 可以利用中国和东盟的交流合作体系等平台, 参与印度尼西亚的社会发展、国家建设.这一切既敏感又复杂的活动,如能达到理想效果,则是以非政治化、非意识型态化、非族群体化的原则, 用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方式进行操作的一种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外华工的日渐增多,中国驻外使馆纷纷设立。在长期的外交事务中,中国驻美使馆官员一方面奋力与美国政府抗争,一方面努力探索保护旅美华工的最佳良策,并提出一系列保护方案。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保护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却是绝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司马迹 《廉政瞭望》2017,(21):52-53
再过五个月,加拿大温哥华将有一场道歉仪式,用的是台州方言,之后可能还有各种社区之内的道歉仪式。  相似文献   
9.
黄薇 《政府法制》2012,(27):34-36
翻开美国知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集,会发现一篇“很中国”的作品:《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全篇由一个天真老实的华工艾颂喜的四封家书组成,串联起一个“美周梦”幻灭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高秋芬 《工会论坛》2007,13(6):151-152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限制外来移民的法案——《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就是通常所说的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这部法案出台于美国实力迅速上升而清政府即将土崩瓦解的1882年,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既是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在经济危机催化下的猖狂表现,也是19世纪末美国西部大片领土开发殆尽、美国面对失业压力排挤中国劳工的一个表现,同时也是中国作为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在国际外交上没有地位的写照,排华法案充分说明了弱国无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