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MalloryWeiss综合症)属少见症,大部分是酗酒后引起,临床因无特征性症状,检查又因病变隐藏不易发现,因此生前较难确诊,治疗不及时而死亡,笔者在检案中曾遇到一例,报道如下。1案例某男,40岁,某日晚饮酒后回家,出现剧烈呕吐,初为胃内容物,后呕出鲜血,被人发现时不醒人事,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其家属对死因有怀疑,要求验尸。死后12小时尸检:尸长170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尸斑呈淡红色,分布于体背侧未受压处,指压微褪色,尸僵存于四肢各关节。头皮未见损伤。角膜轻度混浊,双瞳孔等大,直径0.5cm,结膜无出血点。口周有血迹,…  相似文献   
2.
后马克思主义宣称他们的理论内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谱系学之中,但是,不遗余力地撕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叙事方式,使得他们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三个层面(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关系等理论其实无关,无可撼摇的法律理论根基与正当性基础荡然无存。由于后马克思主义撕裂并消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联,赋予法律"政治"本体论属性、把"话语"看成是"法律"生成的主要元素,同时认为"法律"是伴随人类永恒存在的社会事实等认知,严重腐蚀了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根基,后马克思主义对"法"的主张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及其法理脉络相去甚远,偏离多于继承。  相似文献   
3.
一般的颌面部穿透创不难鉴定。但当颌面部穿透创与口裂相连,表现为撕裂穿透创时,在实际鉴定中往往会出现不同意见。其实这种撕裂创是穿透创的一种变形,若其符合有关鉴定标准规定的损伤构成要件,则按颌面部穿透创进行评定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理解灾难     
灾难发生的那几秒钟,会令家庭支离破碎,亲人生死分离,带给幸存者的是巨大的心理阴霾。然而,灾难永远不会消失。它就在那里,冷漠也好,残忍也罢,总会时不时地出现,撕裂大地,也摧毁人心。  相似文献   
5.
<正>足踝关节——崴脚在跑步、腾空跳的过程中,我们的脚本身就有内翻的倾向,如果落地重心不稳,就会以足前外侧着地、内翻,扭伤足部韧带损伤,俗称"崴脚"。轻伤:韧带扭伤,轻微肿胀,踝关节稳定,可以跛行。重伤:外踝剧痛,肿胀严重,踝外侧韧带完全断裂,关节不稳。处理:发生韧带扭伤时,在24小时内冰敷可消肿,之后可加弹性绷带固定关节。到医院之后可用石膏固定,保护踝关节。轻微的韧带撕裂伤,需休息3周,一周之后可消肿。  相似文献   
6.
外来人口的城市社会融合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但是核心家庭内的代际社会融合的相关研究却稍显薄弱。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因素","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社会融合状况的核心变量。"120积分"作为上海户籍制度的附属性政策,使得上海产生了特有的数以百万规模存在的"追分群体"。由于"120积分"政策条款的严苛性,以及上海人口政策的严控性,决定了绝大多数"追分群体"追分无望,子女无法获得在沪的受教育权利及高考资格,这导致了核心家庭内的代际社会融合呈现"融合、撕裂、再融合"的"撕裂式"融合态势。这种"撕裂"态势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对于父母而言产生了奋斗的无力感及对于子女的愧疚感;对于子女而言,极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种心理问题比原初的留守儿童更为严重。无奈之下,"假结婚"与"天价购买落户名额"等灰色方式成为了部分家庭的策略性选择。"撕裂式"融合模式的提出补充和修正了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的"区隔式融合"理论,丰富和拓展了社会融合议题中的核心家庭层面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高静 《南风窗》2010,(7):82-83
灾后极端事件的原动力是一股被收入分配不公长期极度压抑的社会逆反力量,这种力量借灾后局面混乱伺机释放,撕开了一道长期以来被社会政策止痛结痂但从未治愈的伤口,淌血的伤口向新一届政府发出了比灾后重建更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5,(21):24-24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对法国"1月11日精神"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谁是沙尔利——一场危机的社会学》,这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5月7日刚刚问世,就在法国引起巨大争议,成为目前法国最大的思想交锋的焦点。该书对法国"1月11日精神"——即在《沙尔利周刊》遇袭四天之后爆发的400万人的盛大示威——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  相似文献   
9.
10.
运用生物力学判定半月板损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东 《法医学杂志》1994,10(4):180-180
运用生物力学判定半月板损伤1例张海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100039)1案例某男,39岁,骑摩托车时与迎面驶来的一辆摩托车相撞(相撞时其猛然跳起)。左膝X片示无骨质及韧带损伤征象。经治疗,左膝一直疼痛,并时有膝软、交锁现象,股四头肌出现萎缩.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