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7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与此同时,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中突具有了和以往不同的特点,即碎片化、边缘化和国际化.而全球化正是使国际冲突产生这些新特征的根本原因,只有把全球化建立在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上,国际冲突才会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2.
在苏联解体后的第一个10年里,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在世界的排名直线下落。在1998年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中,俄罗斯仅列第48位;1999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仅为1.9%,约为美国的1/10。国力的衰退必然使得俄罗斯的外交战略空间出现不断收缩的趋势。尽管如此,俄罗斯却从未放弃过复兴大国地位的努力。在叶利钦执政后期,俄罗斯两次调整外交战略,基本确立了以“恢复大国地位,确保势力范围”为目标,东西方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战略。普京上台后,又对该战略作了进一步的扩充,其主要内容是:大力推行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恢复俄世界大国地位和全球战略稳定为目标,积极推动多极化和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欧亚并重、东西兼顾、平衡的全方位外交。但是,在勃勃雄心的背面,国力衰落的俄罗斯可运用的外交筹码是十分有限的,只有石油能够是并且已经是俄罗斯复兴大国地位的一件特别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八国集团要想在转型的世界中继续扮演一个主要的国际行为体角色,继续作为一个有效的全球治理中心来发挥它的巨大潜力,就必须正视其身份的合法性、协调的有效性、经济议题的核心性、成员的平等性以及全球化的合理性等困境,及时调整集团目标,改革运作方式,决定是否增加新成员国,妥善处理好与美国、俄罗斯及中国的关系,协调好与发展中国家、20国集团以及联合国的关系,等等。这不仅决定着它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4.
深入研究人类文明发展规律 ,科学审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文化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进一步推动和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 ,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以应有的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 ,倡导文化对话、防止文化冲突 ,弘扬文化民主、反对文化霸权 ,坚持文化自主、消除文化殖民 ,从而在国际文化关系中建立起平等、共融和互通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为了振兴经济,国际协定成为克服语言和文化等障碍促进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希望通过放宽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约束促进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和商务。不同国际协议成员之间的交错使得亚太地区国家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竞争和牵制,格局形势日趋复杂化,TPP的产生使得错综复杂的亚太地区国家关系中增加了新的选择。面对TPP形成的压力与挑战,中国应架构自身的国际经济政治战略部署,在不同方向延伸和拓展,通过战略性经济带扩充贸易发展空间,增强区域的国际领导力。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开拓和加宽国际交往和合作的同时,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自身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才是根本。国强民富的经济实力最终必将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国际关系的演进表明,海洋话语转变是国际秩序转变的重要风向标。文章对海洋话语进行了概念分析,并将其细分成海洋硬话语与海洋软话语,明确其包涵因素和互动关系。战争、谈判、国际会议、条约及协定等是国家争取战略主导权、在国际权力格局中占据优势的重要手段,可作为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之间的互动机理。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转变主要经历了欧洲主导时期和美国主导时期,且美国主导时期延续至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海洋世界多极化趋势显著,海陆联动明显,“泛海洋时代”到来;海洋话语的话语主体、结构设计、海缘范畴及议题领域等均在经历多维嬗变,国际海洋新秩序建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不断提升。中国需把握好角色定位与策略选择,优化中国海洋战略,树立新海洋安全观,踏实构建海洋话语,在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构建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庞大经济规模掩饰下的脆弱的经济结构和较低的工业化水平,决定了中国不具备挑战世界强国的实力,更不具备制定国际规则和领导世界的能力。中国要走出危机,实现工业化,则必须改变对国际体系的片面依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与西方公然决裂。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国际社会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基础成立联合国组织70周年。时光荏苒,流年似水,人类社会沧海桑田,世间万象物是人非。然而,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组织,在维护世界秩序、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依然具有不  相似文献   
9.
开启国际经济新秩序——G20伦敦峰会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G20伦敦峰会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势下召开,成果显著、意义深远。除会议达成的全球经济刺激方案对于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具有重要作用外.发展中国家新型经济体的话语权受到重视,预示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序幕已经拉开。会议凸显中国角色,中国努力承担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国责任”形象备受注目。然而,峰会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而且一两次峰会也不可彻底扭转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0.
区域间主义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一种新的现象,而欧盟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领跑者角色。欧盟区域间主义以综合性、多元性、契约性、条件性等核心特征,形成一种独特的欧盟模式。它不仅通过规范扩散、认同强化、利益共享和制度建设给欧盟自身发展带来了重要区域效用,而且通过对基于区域一体化的新型南北关系的探索和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多区域主义全球新秩序建设进程的推动,对全球政治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