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面石记     
马卡丹 《福建乡土》2012,(3):30+39-30,39
汀江南流,一路接纳众水,从涓涓滴滴到潺潺谖谖,抵达上杭湖洋乡境内,已是雍容舒缓,颇具江的气势。宽阔的江面,倒映着绿树、村舍、蓝天、白云,倒映着江畔峻峭的峰峦:紫金山、将军岩、赤面石……这样的风景往往是传说的多发地带,沿江的峰峦无论有名无名,几乎都伴着扑朔迷离的传说,令人疑心五百里汀江的传说都到这里集合了。传说中,紫金山自然带着金锭的灿烂;将军岩则有着杨家将杨文广的骁勇;赤面石最是色彩纷呈:既是失身乌龟精的修仙少女,又是手执长刀醉态可掬的关公;既是能出米漏油的通灵神石,又是被仙家点化为石的母猪。  相似文献   
2.
深秋十月,是陕北黄土高原硕果累累的季节,也是劳动人民辛苦劳作一年最幸福的时光。2020年10月28日,笔者一行驱车来到陕西省神木市辖区的扶贫村进行了深入采访。神木市四面环山,郁郁葱葱的各种树木植被掩盖了它曾经荒凉和凄楚的历史。大宋名臣杨家将就出生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一条流淌数千年,宽阔清澈碧蓝的窟野河由东向南从雄伟奇峻的二郎山脚下缓缓流过,更加衬托出这个仅有48.5万人口的城市的与众不同和绚丽多姿。  相似文献   
3.
《台声》2009,(2):82-85
听评书《杨家将》长大的一代人,对大辽国的耶律阿保机、萧太后已是耳熟能详。这个印象中充满生机、横扫中原的边陲民族,却实实在在留下了许多不亚于唐宋文明的遗迹。闻名于世的山西应县木塔,孤傲挺立于中原文明的腹地;北京两二环路边上的辽天宁寺塔,隐于林立的现代化都市建筑中风骨依旧;京城西郊阳台山东麓的大觉寺,在沉寂的山野中任由岁月砥砺。契丹,这个曾统治中国北方210余年的草原民族所建立的大辽王朝曾与北宋.西夏鼎足而立。随着时光的流逝,千余年之前的契丹王朝对今人而言已显得如此遥远、陌生甚至神秘。这个民族从何而来,又如何神秘消失?  相似文献   
4.
薛仁贵杀俘     
马泽方 《法制博览》2009,(21):47-47
唐初名将薛仁贵的故事也被搬上了电视屏幕。《杨家将》、《岳家将》、《薛家将》等“将”系列是传统评书常说的故事,说薛仁贵的书比较多,有名的如《跨海征东》等,我上中学时就听过全版的《两辽王》。书中薛仁贵白袍白马,一杆方天化戟天下无敌,犹如吕温侯再世一般。他出身贫贱,富家小姐柳氏看中了穷小子,下嫁于他。如杨令公、岳元帅一样,薛仁贵受尽奸臣陷害,幸运的是最后奸臣受到惩罚,结局圆满。  相似文献   
5.
古人审案     
米力 《江淮法治》2010,(8):34-34
小时候听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演义》,最过瘾的莫过于操着一口山西话的寇准计审潘仁美的一节。奸臣潘仁美依仗着自已是皇妃的老爹,耍泼抵赖,拒不招供。聪明的“寇老西儿”便把公堂扮成阴曹地府,审案法官扮成阎王爷和牛头马面之类,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20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2个周六)到来前夕,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大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518项。我省9类共39项榜上有名,名列全国第4位。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和第一批非遗扩展项目名录,我省共78项,居全国第2位。我省于2006年、2007年、2009年先后公布了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65项,173个子项。现将我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部分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在神州大地上,杨家将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如何通过大银幕来表现观众熟悉的故事与人物,展现杨家将的忠烈,对电影人是一种考验。由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天马电影出品有限公司、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忠烈杨家将》,荡气回肠.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8.
评书连播     
《传承》2009,(21):3-3
评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曲艺中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远在唐宋时期即已形成,那时称"评话"。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电台电视台的评书连播曾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袁阔成、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  相似文献   
9.
《法制博览》2010,(13):49-49
不知是不是《杨家将》呀《薛家将》呀一类的小说看多了,今天的许多影视编导们,都喜欢表现军师长们拿着大刀或冲锋枪上阵的戏,似乎不如此便无以表现其神勇。不信你看《叶挺将军》中反复出现的一段片花,表现的就是叶挺手握皖南事变时还没开始研制的M3冲锋枪在皖南事变中与敌近战的场面,《太行山上》也有一段片花表现的是郝梦龄端着他牺牲后才诞生的斯登冲锋枪冲杀的镜头,  相似文献   
10.
"杨家将"文学作品经过民间艺人和文人群体的想象、加工、改编,有很多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流传下来.从宋代话本、金院本、元杂剧,到明代杂剧、传奇、小说,再到清代戏曲,形成了大量文人创作与民间艺术的结晶.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者在整体构思、立意谋篇、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伦理主题、文化心理、价值观念、艺术特征和创作倾向;作品的叙事结构(空间结构、事件结构、因果结构、观众心理结构)从单线型逐渐发展为多线、递进、扇形、结网型;故事中"杨家将"家族英雄群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单薄到饱满,表现出虚实结合、美善相济的审美特征,呈现出渐次推进、逐渐变异、累积放大的演变历程.纵观"杨家将"文学作品的整体流变,是沿着"娱乐审美--道德教化--审美+伦理"轨迹而展开的,此即"杨家将"作品流变过程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