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这是个日军蓄谋已久的日子。日军在我国沈阳北部破坏南满铁路,制造"柳条湖事件",然后反诬系中方所为,开始炮轰北大营和沈阳,至清晨侵占沈阳全城。22日,日军又占吉林。1932年2月5日,再占哈尔滨。至此,辽阔富饶的东北二省全部沦陷,日军铁蹄恣意横行。有侵略就有反抗,自古亦然。"九一八"事变后,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这期间整整经历了十四年。中国人民在这场由日本帝国主义一手策划的野蛮侵略战争中,遭受了深重的苦难。"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那低回的旋律、凄凉的歌声,让人感伤,更让人奋起抗击!  相似文献   
2.
穆重怀 《侨园》2015,(Z1):19-22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多年来,提到抗日战争进行了多长时间,人们往往会回答"八年抗战"。这是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的全面抗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时间。这种看法到目前为止是社会各界普遍接受的关于抗战的概念。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抗战十四年的主张,它的核心内容是把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沈阳柳条湖的"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这就把八年抗战又向前推进了六年,形成了十四年抗战的说法。这个观点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目前仍无定论。  相似文献   
3.
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的军事阴谋,是日军为武力侵占中国东北人为制造的导火索,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而引发。为永久纪念这次几近"完美"的战争阴谋,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湖事件的爆破地点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造了一座碑,此碑浸透了侵略者的残暴和嚣张,成为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发动"九·一八"事变、武力侵略中国的铁证。  相似文献   
4.
默契     
  相似文献   
5.
在鄂豫两省交界处的唐河之滨,在素有全国三大柳编基地之称的程河镇,一位使襄阳柳编首次走出国门的优秀女农民企业家脱颖而出,她就是襄樊市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襄樊市襄阳云锡柳编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云锡。  相似文献   
6.
清明节探春     
正就像3月《工会博览》说的那样,"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四月春回大地,冬日的沉闷似乎在春日里被尽情释放,冒出绿芽的柳条迫不及待的随风摇曳,以最美的身姿迎接春日里的第一缕阳光,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欢喜与希望。清明时节,携伴同游至山水间。登高远眺,阳光透过云层散落大地,催生万物复苏,将脚下这座无名小山点缀的煞是好看。隔年的草又显出绿色,新生的芽儿懒懒地覆在地上,黄黄绿绿  相似文献   
7.
农场的秋天     
<正>初秋的农场,依旧充满着夏的味道: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柳条儿青青地、柔柔地撑着一片阴凉,蒲公英还在冒着嫩尖儿。因为入了秋,上班族们没有了午睡时间,吃了午饭便搬张小凳坐到院门口的树阴下小憩。  相似文献   
8.
9.
家乡的春     
我出生在皖北,地处淮北平原,那里的春天没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盛景,也没有"河畔青芜堤上柳"的秀美。但无论我到了哪里,只要春天来了,我就会怀念家乡的春天,这种怀念已经是我在春天的必修课,如同午后一杯沁人心脾的红茶。皖北的春天来的有些晚,阳历三月还冷飕飕的,我和小伙伴们穿着厚棉袄,仰着头盼着柳芽儿快出来。柳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坐落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柳条湖立交桥北侧,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通过陈列大量历史史物、照片、资料等展品,采用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