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恐怖主义的四次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栋 《国际观察》2007,5(6):62-68
自19世纪末以来,国际社会经历了四次恐怖主义浪潮:无政府主义、反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冲突和宗教极端主义。在这四次浪潮中,虽然都穿插着民族主义的因素,但在不同时期,民族主义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征。与前三次浪潮相比,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颠覆整体世界秩序的愿望,以及强烈的暴力和杀伤冲动。目前,恐怖主义正在向小型化、当地化、网络化的后基地组织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2.
洋教对内蒙古的渗透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接踵侵华,与清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清廷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洋教天主教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到中国自由传教。是年,天主教罗马教皇在内蒙古设立了蒙古教区,各国传教士纷纷在内蒙古各地建立教堂、发展教徒、收集情报等,传教活动逐渐遍及城镇、农村。1883年,罗马教皇将蒙古教区划分为东、中、西南三个教区。东蒙古教区管辖昭乌达、卓索图两盟和热河地区的教务;中蒙古教区管辖乌兰察布盟东部、锡林郭勒盟南部和张家口以北地区的教务;西南蒙古教区管辖归化城、河套地区、乌盟西…  相似文献   
3.
余杰 《唯实》2003,(2):91-92
195 4年 ,阿尔及利亚爆发了反抗法国殖民者的独立起义。法军迅速开进这块北非贫瘠的土地 ,在此后长达八年无比艰苦的战争中 ,法军对被占领地人民施行了骇人听闻的酷刑。虽然早在1 798年的法国大革命中 ,法国就通过立法明确废除了酷刑 ,但在这片遥远而广袤的殖民地上 ,酷刑却成为家常便饭 ,甚至还有行政官员起草了一份《威劳米报告》 ,企图建议政府将在阿尔及利亚的酷刑“合法化”。第一个站出来抗议在阿尔及利亚使用酷刑的是杰奎斯·德·布拉迪尔将军。他于 1 95 6年奉命来到阿尔及利亚 ,呈现在他面前的是军人和警察对居民采取的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非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关于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开始在国际社会盛行起来。事实上,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中非关系超越了传统的西方与非洲的殖民主义或新殖民主义模式,走出了一条新型国际关系的道路。为了更好推进中非关系的发展,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非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全面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一系列辉煌数据的背后,却难以掩盖环境被破坏,生态平衡更加脆弱的事实。我国的许多地区在通过掠夺式的开发,实现了快速发展之后,却落入了"先污染,后治理"这个事倍功半的怪圈。此文重点从我国现行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出发,借鉴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讨我国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希望能够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出现在近代中日关系中的协和语,是一种伴随着殖民入侵而出现的语言现象,在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跨度中,一方面极具生命力,是日本人与中国人民间语言交流的一种文化现实;另一方面,又是语言规律之外的一个怪胎,呈现出日本语与中国语混淆使用的基本面目,从未有过登堂入室的体面经历。本文从协和语概念的界定、协和语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及作为殖民语言的本质特征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关于协和语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南方朔 《南风窗》2013,(8):92-92
习近平的首次出访就列入了非洲,这实在是中国国家行为的重要宣示,它等于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的国际观,它不以支配别国为目的,而以和平互利、协助开发为目的。中国在非洲的表现,已对世界秩序提供了非西方式的选项。研究政治思想的,通常都把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视为现代政治的开端。它的理由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尚未形成国家的自主价值。只能被动因  相似文献   
8.
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w.Said)于20世纪末阐发的东方主义理论作为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理论之一引发了东西方学者的共鸣,因而风靡世界。在这一理论热潮的背景下,不免会出现套用或者误用的嫌疑,生搬硬套地阐释某一具体文本或作家的现象;或者出现以偏概全,完全被东方主义理论而障目,不见更丰富的文本含义等现象。为此,有必要阐明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的缘起,从而明确"东方主义"理论具体的使用语境;通过对西方唯美主义思潮中表现出来的"日本风"等文学文化现象的解析,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东方主义"的丰富内涵;对唯美主义者追求的东方艺术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同行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唯美主义乃至东方主义。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交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跨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 ,也正是文化趋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文化全球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转型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语境下文化交流发展的新趋势 ,是跨文化交流的当代表征。在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发展的同时 ,文化渗透作为后冷战时期的一种新动向 ,也显现在文化全球化之中。后殖民主义则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此进行着冷静的反省。  相似文献   
10.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曾因其反殖民主义精神被许多评论家高度赞扬,后殖民主义的代言人萨义德却认为,每一个欧洲人,不论他以怎样的方式诉说东方,都终究逃离不了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影响。作为一名欧洲人,毛姆也会在意识形态上受其影响,他对远东的描绘不可能不带有东方主义偏见。借助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后殖民理论框架,对毛姆的短篇小说《边远的哨所》进行解读,以论证被广泛认为具有反殖民倾向的毛姆作品仍然体现了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