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自清初被焚成两截后,迄今已分离360年,明年7月该图有望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合璧展出。消息传来,两岸振奋。值此之际,本刊刊出浙江社会文化研究院罗以民研究员有关该图的调研文章,以飨读者。除此文外,罗以民其它6篇题目为《历史上真实的黄公望》、《关于徐邦达遗留的三个疑问》、《乾隆"鉴宝"是怎么犯错的》、《沈德潜:在真话与假话之间的挣扎》、《大收藏家安歧与〈富春山居图〉》、《嘉庆朝:一个讲了真话的杭州人》,本刊将择时选择刊出。  相似文献   
2.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诗坛涌起一股学习宋诗的风潮。时为地方名流、后为乾隆年间诗坛盟主的沈德潜,对这一风潮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他在诗论中指出,宗宋诗风潮中,时人鄙弃唐诗,唯尚宋诗,以至于有人读唐诗,就会遭到嘲笑。但通过对康熙年间诗坛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钱谦益、王士禛等诗坛盟主,还是吴之振、黄宗羲等在社会上积极推介宋诗的社会名流,都主张唐宋兼宗。崇尚宋诗的只是一部分中下层文人,他们不是客观地、理性地学习宋诗,而是亦步亦趋地摹拟宋诗,这部分人才是沈德潜批评的对象。因此,沈德潜说诗坛“竞尚宋诗”,只是对诗坛某个局部的主观印象,他把这一局部看成了整体。沈德潜在论诗时有意无意地夸大了宋诗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美丑之间     
李国文 《学习导报》2010,(10):43-44
钱谦益,号牧斋,江苏常熟人,是明末清初的大诗人。清代的沈德潜编选《国朝诗别裁》时,将他的作品放在首位,颇让乾隆好大一个不高兴,批下旨来:一个降臣,竞置于篇首地位,张扬这个贰臣的气焰,简直是岂有此理了。书中还选了雍正的诗,竟然不置于篇首头条位置,乾隆问,你将皇考的诗,  相似文献   
4.
美丑之间     
李国文 《新湘评论》2010,(10):43-44
钱谦益,号牧斋,江苏常熟人,是明末清初的大诗人。清代的沈德潜编选《国朝诗别裁》时,将他的作品放在首位,颇让乾隆好大一个不高兴,批下旨来:一个降臣,竞置于篇首地位,张扬这个贰臣的气焰,简直是岂有此理了。书中还选了雍正的诗,竟然不置于篇首头条位置,乾隆问,你将皇考的诗,  相似文献   
5.
李白有一首诗,叫《静夜思》。实际上,这首诗的原文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版本。在宋代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里,原诗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到了明代,这本书被修订了一下,第三句改成了"举头望明月"。到了清代沈德潜的《唐诗别裁》,第一句改成了"床前明月光"。到了蘅塘退士编撰《唐诗三百首》,把这两句修改综合到了一起。如果有人要卖给你一  相似文献   
6.
沈德潜的文字狱有点另类。一般的文字狱掀开其布幔,里头的内核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性”官司,沈德潜的文字狱却不同,他的这案子虽然表面上仍然是以文字构狱,以文字罪人,但与政治没太大的关系,或者说其起因并不因为政治原因,一言之,他的文字狱,是与乾隆打的是一场“著作权”官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