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6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读者俱乐部     
《小康》2005,(7):9-10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人们不再满足温饱,而把目光投入到更多的消费领域,逐渐呈现消费多元化的发展状态。鲍富海合肥德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生活消费主要包括衣、食、住、行,我认为这些生活消费都该注重品牌,因为任何一个成功品牌背后都蕴含着该公司的实力、品质、诚信和社会公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就目前而言,百姓家庭一辈子或许只拥有一套住宅,选择品牌公司显得尤其重要。在住其屋的70年中无时无刻的体味着环境、这房子所散发的文化、精神清香,真正享受小康生活,体验小康的生活。我们作为房地产…  相似文献   
2.
2004年,全省全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2.56亿元,巩固解决127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其中绝对贫困人口约2l万,低收入人口106万左右。在扶贫安居工作、百乡千村整治工程、易地开发和劳务输出、信贷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党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省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经济增长速度非常高 ,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从“三产”结构来看 ,已基本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转换。基本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市场化程度已经走在全国在最前列。同时 ,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转为整体小康。未来的发展呈现了美好的前景。预计到后年 ,我们的人均GDP可达到 30 0 0亿美元 ,高出全国平均值的两倍 ,在现代化进程当中 ,这相当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从人均GDP来看 ,浙江的现代化进程是非常乐观的 ,照现在的发…  相似文献   
4.
邵峰 《今日浙江》2012,(13):48-49
说起"贫困",人们往往将它与"温饱不济"划等号,于是就有了"浙江还有贫可扶吗"、"浙江还需要扶贫吗"这样的疑问。确实,浙江早在1996年就开始实行了城乡一体的"低保"制度,目前"低保"标准也是全国最高的省份,"温饱不济"现象早已消除。然而,省委、省政府不仅没有削弱和放弃扶贫工作,反而越来越重视扶贫工作,不断加大对扶贫的工作和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4,(12):56-56
我从1989年起担任村支书至今已有25年。25年来,我带领群众度过贫困,越过温饱。如今,虽然我年逾70,但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干劲依然十足。我村共有6个自然寨,176户756人,人均耕地不到半亩。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村的粮食产量每亩不足500公斤,群众生活极为贫困。  相似文献   
6.
《时代主人》2012,(10):1
《汉书·郦食其传》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百姓丰衣足食一直是仁人志士的理想。中国很早即进入农耕时代,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人口相对较少,历史上天灾人祸频繁,使老百姓不得不对温饱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古代,国家、江山被说成"社稷",是因为自古以来一直以稷为百谷之王,所以帝王都奉祀"稷"为谷神,进而以此指代国家。《周书》介绍"八政"(八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大》2011,(6):60-I0004
三级跳跃发展的京华(生产小队——村——社区)的前身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生产小队。在1972年换届时,选了七个妇女来担当这个小队的责任,刘志华担任了队长。当时这个队穷的一无所有,连温饱生活也达不到,还背了8000多元的外债。刘志华带领妇女班下决心要摘掉这个穷帽子,理清思路:首先,抓农业,向土地要粮,解决吃饭问题;其次,抓工业,解决脱贫,  相似文献   
8.
2011年5月,有记者这样问一群山里孩子:"你们心中的好人是什么样的?"孩子们齐声答:"万叔叔!"再问:"你们最爱的人是谁?"孩子们又齐声答:"万叔叔!""万叔叔"名叫万建光,是汝阳穷山村的农民。穷人都想致富,为了温饱他学会了开车,在县城有了一份开车的工作,由此家里走上了希望  相似文献   
9.
读书这点事     
张锋 《人民公安》2011,(5):60-60
这从我儿时酷爱小人书谈起。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能解决温饱问题就不错了,哪还有钱去买书?  相似文献   
10.
个性话     
李盈 《当代贵州》2011,(13):8-8
我最近下乡调研时发现,一些村庄门口立着醒目的“文明生态村”牌子,走入里面一看,除了有一个篮球场和文化室,根本感受不到“生态文明”的气息,房屋陈旧、道路脏乱、生产落后。农民连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哪会有心思去打篮球?花费那么多冤枉钱去做表面文章,真不值得啊!创建文明生态村,宁可步子慢一点,也不要片面地追求数量上的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