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7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十多万知识青年从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来到了内蒙古,把城市的文明播撒到了农村牧区。他们报着"战天斗地炼红心,迎风冒雪志如钢,坚决响应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4)
底层知识青年问题是当前值得我们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他们主要由一些有一定文化知识和见识,但没有被纳入国家体制内,没有稳定工作,生活漂泊的年轻人组成。由于其相对剥夺感较强,近几年一直是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巨变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探索多元共治新路径,这为进一步做好底层知识青年工作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崭新视角,我们借此可以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做好青年工作。  相似文献   
3.
黄哲嗣 《黄埔》2012,(3):58-59
抗日战争进行到1944年下半年,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缺员很多。为弥补兵源不足状况,改善兵源质量,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即席演讲称:“国家在此紧急战时关头,要先其所急,使知识青年效命于战场,因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  相似文献   
4.
梦想     
在成为一名医生之前,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无线电工程师。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作为一名知识青年,我正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时候,突然降临了一个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1974年,我被推荐上了大学,可学的不是打小就喜欢的无线电,而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医学。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付出,干什么都能干出名堂来。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变  相似文献   
5.
为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1974年.四川省计委、省建委、机关事务管理局、:苟电力工业局、省水电局在灌县民兴公社骆家河坝(现都江堰币翠月湖镇)省电力工业局农场联合建立知青农场,当年开始接收文自本单位的知青230人以后接收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6.
张墨宁 《南风窗》2012,(8):52-55
随着出国热、考研热兴起,就业市场水涨船高,海归、高学历、名校生、重点大学、普通院校、专科、高职,教育程度的分化为人才需求方提供了明晰的秩序安排,条件最优的用人单位掐尖,剩下的依次分配资源。努力要上一台阶的大学生们,则永远感到自己迟滞于这种"晋级"。  相似文献   
7.
赵云艳 《奋斗》2012,(4):58-59
友谊因挹娄文化的发祥地而声名鹊起;友谊因天下第一的大农场而闻名中外;友谊因垦荒人的壮举而功刻北疆。几代转业官兵、知识青年在这里书写了北大荒大开发大建设的壮丽史诗。今天的友谊被誉为挹娄文化的发祥地、现代农业的示范地、北大荒精神的起源地、中苏友谊的见证地、民族风情的展示地。  相似文献   
8.
正现在的年轻人对李庆霖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是全国1700万上山下乡知青以及他们的父母亲人至今仍难以忘记,当年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教师李庆霖上书毛泽东主席,陈述下乡知青们的艰难困苦,哭诉他们"无米之炊"的困境。这封信促成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知青政策及时作了调整,改善了当时千百万知青的生存条件,也改变了李庆霖自己的命运。毛泽东复信并寄钱1973年4月25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边阅读了由王海容转交过来的一封人民来信。之后,毛主席复信:"李庆霖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11,(2):56-57
据12月3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需要关注“社会新底层”。“社会新底层”这个群体成分很复杂,不仅有失地没有获得合理补偿的农民,  相似文献   
10.
许珍芳  杜雪晖 《学理论》2013,(8):184-185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旷日持久且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对这场运动的兴起时间,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应兴起于1950年代,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兴起于1968年。这场运动应兴起于196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