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梁秋华 《广东党史》2011,(11):40-42
20世纪中叶,有这么一群隐忍、坚韧的人,他们肩负使命,在台湾岛长期进行秘密潜伏。在当年的台湾当局口中,他们是“匪谍”、“共谍”,被形容为恶魔般的破坏者。但他们有一个更响亮、更广为人知的名字——中共台湾地下党。 根据国民党“内政部调查局”的档案资料显示,台湾共产党于1928年4月成立于上海,初期主要成员以旅沪青年为骨干,...  相似文献   
2.
毛昭然 《法制博览》2009,(17):12-12
匈奴的英文名是hun,也是破坏者和野蛮人的代名词,从中可以看出欧洲人对匈奴的恐怖记忆。公元1世纪,在东方已成为“丧家之犬”的北匈奴,逐渐向西逃亡,最后深入到欧洲腹地,不仅找回了昔日的荣耀,还引发了欧洲社会的大变动,从而改变了欧洲历史。  相似文献   
3.
西谚有云:大学是社会的良心:也就是说,大学,应该成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维护者,引导社会向良善的方向发展。如果拿这个标准要求今天中国的大学,是有些奢侈了。但消极一点儿来说,要求一所大学不要做有违社会公俗良序的事情,也就是说,大学不要做公共价值的破坏者,应该不过分吧。  相似文献   
4.
仇少明  陈娟 《法人》2008,(2):75-76
从实质上来看,涉案的跨国公司既是商业贿赂之风的受害者,同样也是中国商业环境的破坏者,而将自己扮演成纯粹受害者的角色,则是无视跨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聂世军 《廉政瞭望》2012,(15):46-47
每个单位都有个失意者,所谓失意者,一般是指在一个团体内意见不被重视和采纳,职务上没得到重用的人。常规的思维认为,失意者是受害者,是弱势者,因而很少被关注。事实上,失意者还有可能是潜在的不合作者、拆台者甚至破坏者。这也是一个单位难免会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张蕾 《党建文汇》2010,(12):42-42
前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了个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其中的“给力”二字新鲜独特,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引起争议:有人叫好,说这个标题读来感觉“给力”;也有人说权威媒体这么遣词造句不够严谨……这次的争议,再次凸显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包括网络热字、热词和热语在内的流行语正“给力”人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南方朔 《南风窗》2011,(24):92-92
媒体不报道即等于不存在,报道得愈大,就表示愈重要,媒体报道只是社会运动的过程,现在已几乎变成了目的,真正的目的反而变成了不再那么重要。媒体时代的改革运动其实是很悲哀的!为了深入理解"占领华尔街"运动,我特地翻出这个运动的发起组织、《广告破坏者》杂志(Adbusters)的创办人拉森(Kalle Lasn)所著的半理论著作《文化堵车》(Culture,Jam),想要理解他的思想内涵,但在读了后不禁大失所望,他在搞运动、找题目上的确很有创意,有本领把个运动搞成"新  相似文献   
8.
黄武 《党建》2013,(3):47-47
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由美国政治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及犯罪学家乔治·凯林提出。该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