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之死     
吕传彬 《各界》2014,(6):26-27
1942年初,郁达夫和一批抗日文化人在新加坡沦陷前夕,乘一只摩托舢板(船)撤离新加坡,分散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巴雅公务镇,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开办了赵豫记酒厂,郁达夫任老板,化名赵廉。由于郁达夫精通日语,又会讲华语和印尼语,因此在日军侵占苏门答腊岛急需翻译时,郁达夫曾被迫担任日军翻译,在此期间,郁达夫目睹了日本占领军滥杀无辜的滔大罪行。  相似文献   
2.
《人事天地》2014,(2):51-52
苏门四学士的另一位杰出人物,宋词婉约派领袖人物秦观,《三言》中说他是苏东坡的妹夫。特别有趣的是《苏小妹三难新郎》里的描述。古时不重视女性,苏小妹姓甚名谁不知道,但书上说她文才很高。只是相貌有点小缺憾,额头略微外突。苏东坡调侃她说,小妹呀,你一天到晚咋咋呼呼,人在大门口,额已到堂前。苏小妹反唇相讥道,哥呀,你也不看看  相似文献   
3.
苏祠看园人     
眉山,因三苏而闻名,而三苏因有了眉山山水泽养,才有了万世敬仰的文才风流。因而,潜伏在眉山西南隅的这座三苏祠从不寂寞,这座"文献世家"的故居吸引着人们来此深味苏门之风。这日,我跨进这黛瓦朱墙,翘檐勾心的苏祠大门,"隔空"访到一位奇人。她的存在,使这座宅院万物鲜活、气息宛在。奇人就是这里的讲解员——李晓苹。她本是演  相似文献   
4.
<正>宋时在文学上受苏东坡影响,并取得较大成就的,有那么四位,称"苏门四学士"。他们是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少有文名,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便作《牧童》一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垅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其舅父有意考他,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出题查问,他均能对答如流。舅父甚奇之,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二十二岁的黄庭坚  相似文献   
5.
彭匈 《当代广西》2014,(24):54-54
正北宋时在文学上受苏东坡影响,并取得较大成就的,是"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少有文名,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便作《牧童》一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垅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一次,其舅父有意考他,随手从书架上取书一本出题查问,他均对答如流。舅父甚奇之,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二  相似文献   
6.
七夕杂感     
七年前,驱车赴扬州,归来沿隋堤入高邮。高邮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秦少游之故里,登文游台凭栏四顾,口占一绝:"登台惭愧负诗名,古塔江流夕照江。缱绻鹊桥重读罢,天生四子与谁同?"确实,"缱绻鹊桥",一篇《鹊桥仙》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姑且不论这首词是政治失意的借喻,还是写给官伎的一见钟情,总之,直到今天还令许许多多的人们产生无限共鸣,以至一直有人呼吁将七夕做为中国的情人节,姑且是否可行(外国的情人节其实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恬淡是真味     
韩景波 《党政论坛》2014,(20):45-45
读书与人生的阅历总是有关系的。曾读到《菜根谭》中的句子:"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意思是说,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可以显出人生真实的境界;在质朴淡泊的地方,才能够体会心性本来的面貌。一度不理解,经过人生波折起伏,现在明白了。读陆游《老学庵笔记》中的一个故事,颇受感动。北宋时,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于徽宗年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  相似文献   
8.
清风慕竹 《各界》2014,(7):64-67
他是个诗人,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在“苏门四学士”中位列首席;他是个书法家,行、草、楷十分精妙,在“宋四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是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全能型”人才,虽然是苏东坡的门下弟子,却被后人以“苏黄”并称,是个足以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他,就是黄庭坚.  相似文献   
9.
张义平 《先锋队》2015,(8):31-33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每次接一个新班级或带一批青年教师,我首先给他们开的书目就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本书的可荐之处,首先是因为传主苏东坡。苏东坡的人格具有普世的价值,读者可以从苏东坡这里汲取对于人生幸福和精神成长十分有益的养料。本书作者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位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他的智慧,他的豁达乐观,他的多才多艺,包容精神,现代人一样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07,(10):29-29
站在岷江江畔,万里长江由此奔向大海,惊涛骇浪,奔腾不息,千年前的声音似乎在耳畔回响,觥筹交错间似乎有人在轻吟诗句。才华绝代的苏门弟子黄庭坚在江畔的“千年一叹”至今仍为世人传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