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们的确需要一个比较健全的社会平台。我们争取这样一个平台既是为社会争取,也是为个人争取。 我想我们是在要争取“好的生活”的前提下讨论“可能的生活”的,即不言而喻,我们是优先考虑要过“好的生活”,过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赵汀阳写过一本有趣的书叫《论可能生活》,但仅仅一种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可能生活”,并不足以调动我们的生活意志,成为我们的生活目标。  相似文献   
2.
石勇 《南风窗》2016,(4):30-33
中国社会,将更加变成一个"生活世界"。春节过后,我们在心理上、身体上,又一次进行"转身",从"家"出发,继续向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去。这是在走向哪里呢?我们会—遭遇什么?从认知上讲,这些问题让人好奇。但现在已没那么多好奇心可以激发了,有些"改变"的可能性已经被锁定,而曾经担心的一些东西,也许会渐次发生。我们关注这些问题,更多是一种心理上对自己已有  相似文献   
3.
石勇 《南风窗》2013,(1):11-11
最近新华社发了一组关于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的特稿,其中提到2012年7月习近平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世界和平论坛"上指出:一个国家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和特稿一样,这句话以新的方式引起了关注。在国际关系中,它可以说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一种理念,一种具有战略性的智慧:利他才能利己。这个世界,已然是一个"赢家通吃",会让大家都有麻烦的世界,零和游戏越来越玩不下去。和平与发展需要超越只顾自己利益的狭  相似文献   
4.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4,(6):55-55
正《跟毛泽东读资治通鉴》于立文著红旗出版社2014-6《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资治通鉴》,通读穷一十七遍,至书页残破,仍爱不释卷,且言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遂广为推荐,又教读于左右,批点于卷帙,循循导启,不厌碎烦。可以说,《资治通鉴》伴随毛泽东走过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正超越西方国强必霸的逻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指出:未来的世界体系应该是一个协作的体系,全球政治不妨借用中国周朝设计的天下体系,这是一个兼容理想的世界体系,该体系包含着丰富的中国哲学——尤其是老子、儒家思想,由于追求的是相互的安全,而不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该体系更容易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苏长和教授强调,  相似文献   
6.
石勇 《南风窗》2013,(1):43-45
任何一个社会如果有能力避免社会崩溃,这个社会必须具有经得起"有知状态"考验的公正指标,主要包括:稳定可信的游戏规则,得到可信保护的个人自由,可信的共同利益。社会的一个真相,就是权利、利益的博弈。社会生态的恶化需要各方面的制度设计和生态重建来消除。在社会博弈中,如果只是一部分人赢,没人愿意一直按这个游戏规则陪着"玩"下去。而在分配权利、利益的博弈中,修改旧的、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回应现实的挑战,这就是"改革"的重要含义。2013年,中国也许已经站在一个新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进一步的改革,无论是对于执政党,还是整个社会,以及30多年来的改革进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7.
<正>读赵汀阳的著作,常能感到某种思想的魅力,即使是在你并不完全同意其观点的情况下。赵汀阳的有趣,在于他对既有观念的顽强挑战,外加其犀利的笔锋。但他在《第一哲学的支点》一书的写作上,在用笔方面,较以往似有所收敛。不过,此书的内容本身,仍一如既往地履行着思想的责任。有关思想的责任或任务,赵汀阳有着清醒的自觉和积极的思考。他在此书中写  相似文献   
8.
石勇 《南风窗》2014,(16):96-96
<正>作为赵汀阳的资深、铁杆读者,让我来对他的新书《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说三道四,还是比较合适的—他是深刻地影响过我的唯一中国哲学家。当然,既然是通信,赵师只是作者之一。另一作者是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德布雷同志当年是切·格瓦拉的革命战友,并肩扛过枪在南美丛林里打游击,不幸被俘。萨特等人曾为营救他而积极奔走。从玻利维亚的监狱回  相似文献   
9.
该书在标题和副题之间有如下文字:“对世界负责任,而不是仅仅对自己的国家负责任,这在理论上是一个中国哲学视界,在实践上则是全新的可能性,即以天下作为关于政治/经济利益的优先分析单位,从天下去理解世界,也就是要以世界作为思考单位去分析问题,超越西方的民族/国家思维方式,就是要以世界责任为已任,创造世界新理念和世界制度。”  相似文献   
10.
谨慎的理由     
赵汀阳在《美学只是一种手法》中对美学提出了批评,认为“美学属于那种甚至不值得解构的理论,因为美学一直很空洞,从来没有很完整的思想。”美学的困境,在于其总是试图模仿自然科学建立一套概念规则,“现行美学的根本错误是它太知识化了。”这是西方自然科学过于发达的后果,所有的人文学科都试图仿效自然科学,海德格尔重新思索哲学的范畴,就是为了在自然科学的吞并之下拯救哲学,被知识论统治的美学同样需要拯救。美学的困境应该引起法学的思考。现有的著作权理论借用了美学上的若干概念,譬如思想/表达二分法、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