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2,(7):124-125
经过数十年戎马苦战,宋太祖赵匡胤终于统一了中原以及整个南方,实现了自晚唐以来200多年间,中原王朝最接近于大一统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正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为何挑起"迁都之争",史学界一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革命形势的发展已使蒋介石感到在武汉无法实现其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的阴谋";"另一方面,南昌地区和江西已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下。在南昌,他可以为所欲为"。其实,"迁都之争"是蒋介石阻挠汪精卫回国,争取时间完成反革命政变准备的"杰作"。这才是他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3.
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坐落于天寿山麓,地处三面环山的小盆地,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从营建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思陵,其间历经200多年,距今已有  相似文献   
4.
苗得雨 《党建文汇》2010,(10):40-40
1945年,日本法西斯曾妄图在“本土决战”失利后“迁都中国”,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与盟军继续对抗。  相似文献   
5.
裘真 《学理论》2008,(9):69-70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反辽战争中建立了金王朝,定都今阿城区白城地方,名上京会宁府。自阿骨打定都于此,历太祖、太宗、熙宗、海陵蜴王四帝,至贞元三年(1153年)时迁都燕京,作为大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上京会宁府走完了其38年的历史辉煌。  相似文献   
6.
无论身为党政机关负责人还是企业经理,在对下属工作的动员、组织、控制、协调过程中,离不开运用语言来说服和沟通,离不开大大小小的"演讲",通过演讲,领导干部可以鼓舞士气、传播认知、实施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海瑞还是那个海瑞不知不觉,一转眼,时间已经过去16年了。万历十二年,张居正去世了。人亡政息,在台上永远正确的张居正现在处处错误了。万历十三年正月初十,亲政的万历皇帝下旨,起用海瑞为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同年三月,又"升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海瑞为南京吏部右侍郎"。这一年,海瑞已经72岁了。孔  相似文献   
8.
后金建立初期出于政治、军事需要将都城迁往辽阳。努尔哈赤又出于战略发展运筹,和避缓社会危机各方面矛盾考虑将都城迁往沈阳。沈阳地理位置重要,同时也是满、汉、蒙三种民族文化的接合地,民族矛盾不激烈,为后金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也成为了东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9.
夏勤 《半月谈》2004,(3):90-92
去年12月29日,韩国国会通过《新行政首都特别法》,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筹建新首都的计划。自2012年起,韩国中央立法行政机关等将陆续迁往新行政首都。2030年,新行政首都将最终建成,形成有50万人口的新城。韩国迁都念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考虑冷战正盛,汉城不利于“避战”。几十年来,韩国人口和经济力量向首都汉城过分集中。在以汉城为中心的首都圈,集中了全国半数的人口和七成的经济力量。汉城过于肥大的“城市病”日益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甚至因此触发地区间和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汉城地处偏北,远离欠发达地区,成了韩国的“一头沉”。韩国要找一个地处中部的佳地作为新行政首都所在地,以便辐射周边,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翻看世界各国历史,把首都从一个城市迁往另一个城市的例子并不鲜见,简列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华嘉 《民主》2004,(12):27-29
一北京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已有850余年建都史,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后,采纳蒙汉有识之士的建议,从漠北和林迁都燕京,授命刘秉忠“经画指授”,根据《周礼·考工记》,营建元大都,成为北京城建都之始。首先确定一条贯穿城市南北的中轴线,宫殿、宗庙、郊社、朝市、苑囿左右对称,并联为偶,井然有序地依次展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