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主导经济部门。2001年远东工业仍未走出低谷,但有的工业部门生产已出现恢复性增长。按部门概述远东工业生产运行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远东地区在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源于对广义和狭义的远东地区的特殊政治经济条件的深入理解。本文指出,远东地区各大国的复杂的安全认知使得这一地区出现了理性国际格局形成的趋势和重新加强结盟以防范对手的趋势同时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表明,远东地区真正的安全合作构架尚在萌芽状态之中。由此,各国一方面应警惕重返冷战旧辙的可能,另一方面更应看到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互补性和交融性所展示的合作的机会。目前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抓紧时机,使这一地区的内部发展和跨国合作能够进一步地形成互动。  相似文献   
3.
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数以万计的中国人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异国他乡辛勤劳动,艰苦创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俄罗斯人改变了其无数个边境城市的“面貌”,推动了远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中一些杰出人士,更以自己的言行赢得了中俄两国人民的尊敬与爱戴。  相似文献   
4.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众多的中国人在那里经商、兴办实业、承包土地和工程,并为当地人提供工作岗位。他们推动了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俄罗斯人的信任与尊重。  相似文献   
5.
远东石油管道建设方案"泰纳线"已然尘埃落定,回顾远东石油管道之争,可以说这是俄罗斯主导的一场能源外交博弈,显示了俄罗斯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原则,也凸显了其中俄的外交取向.  相似文献   
6.
一、吉林省与俄罗斯资源开发投资合作的可行性1.发挥资源优势,加强资源开发合作与吉林省邻近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木材资源丰富,年采伐量3 000多万立方米,其中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年产1 300多万立方米,滨海边疆区年产600多万立方米。远东的鱼和海产品的生产占俄罗斯的1/2以上,年捕鱼量300多万吨。远东的木材、鱼和海产品近一半运往国内其他地区和出口。远东的粮食总产量140多万吨,蔬菜100多万吨,肉类15万吨左右。远东生产的粮食、蔬菜和肉类只能满足当地需要的40%左右,其余60%要从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运进。吉林省的自然资源结构与俄罗斯远东恰好…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2,(23):3-3
西门子携手中国140年,以领先科技助力中国发展,青岛啤酒的这台老电机正是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8.
远东地区考古学中对古代和中世纪的道路交通问题研究得很少。Е.И.科艾察诺夫,М.В.沃罗比约夫,В.С.塔斯金,Э.В.沙弗库诺夫引用的东方文献中关于道路的资料主要涉及满洲和朝鲜,几乎没有提及滨海地区和阿穆尔河沿岸地区。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太平洋沿岸的俄罗斯人的观点和意见在发展该区域国际尤其是边境和跨地区间的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这些观点已经二十多年了,我们发现了远东地区居民对外面的世界包括世界上每个主要国家的认知的特点、规律和必然趋势,首先是对俄罗斯最近十年来努力融入的亚太地区国家的认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公众舆论研究小组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出版了专著、发表了系列文章,并在各种会议上发表观点。这个研究小组提供了最新的2013年夏在远东联邦区  相似文献   
10.
林业综合体是远东联邦区的主要经济部门之一。该联邦区的用材产量居全俄第三位,锯材产量居第六位。长期以来,滨海边疆区的木材采伐和出口规模,以及锯材生产在远东联邦区各区中一直居第二位,仅次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表1列举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