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2.
伍志燕 《理论导刊》2012,(1):40-41,50
在人之德性的道德评价中,良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通过负罪感和悔恨心来反映出人之德性优劣;同时,由良心发展而成的同情心、道德感、羞耻感的有无及强弱也常常是评判人之德性的重要标尺。在一定意义上,良心是一个人德性之优劣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3.
微观     
《廉政瞭望》2014,(13):18-19
【怎么说都有理】 @杜建国微博:好多人先是鼓吹市场万能、自私最善,等到两极分化、有毒食品泛滥、教育住房医疗成了新三座大山,又转而指责中国不能对国民提供各种保障。正如同他们先是鼓励人躲避崇高,等到小悦悦案、招远案再指责中国人毫无道德感一样。  相似文献   
4.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开辟了现代世界,英国启蒙运动便是率先引领英国走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英国启蒙运动的道德观对英国的现代性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德与现代性启蒙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英国启蒙思想家用充满道德感的语言促进18世纪英国社会秩序的构建,以仁爱之心推动自由主义持续发展,以同情催生了情感主义的萌芽,从而使英国实现了与法国大革命理性迥然有别的现代性和平转型。然而,这种道德观过于强调个体的道德意识,由此也隐藏了现代性诸多问题的根源。观照中国现代性进程,在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更需要道德的力量推进社会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5.
加罗法洛的犯罪古典学派的自由意志学说,反对个人权利的极度维护以及罪刑相适应原则,主张根据犯罪人不同的心理异常程度区分犯罪人种类,对其实施与道德感想相适应的扼制措施,并进而主张以自然犯罪理论为基础的国际刑法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道德素质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英 《思想战线》2004,30(6):80-83
大学生道德素质由道德认识、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构成。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的指导因素、首要环节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的动力因素、决定性因素、基本环节 ;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和道德素质的过程因素、最终环节。  相似文献   
7.
业务过失犯罪的伦理根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犯罪根源问题上 ,对业务过失犯罪的伦理根源的探讨有其必要性。行为人的职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价值取向是业务过失犯罪深层的思想根源。相应地 ,此种类型犯罪的预防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刘强 《前沿》2009,(9):18-21
现代社会由于道德缺乏美的感性基础致使道德意志脆弱,欺诈与失德增多。按物质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使各种社会主体间矛盾对立,人的命运被蒙蔽在盲目的劳顿和物质的追寻中。美感导引着人的心意的理想方向,指引着人的生命超越升华过程。审美境界与道德境界在高层次上的同一是培养理想社会主体的最佳途径。美感生成过程中主体与对象的相融相悦能校正生命的对立意识,这种相融意识是改变现代观念影响下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相对抗,构建各种社会主体间和谐相契关系的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这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日前对范跑跑事件所做的评价。的确,我们可以倡行崇高,但也要意识到每个人有不崇高的自由;应当尊重每一个人的私权,但也须意识到教师没有置学生安危于不顾这样一种与职业道德不符的权利。同样,我们可以以道德来鼓励人们对崇高的追求,但更重要的,必须以法治的方式来杜绝可能的无耻行径。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而道德是高标准的法律。强震发生后,灾区许多教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奋不顾身。这表明在教师行业中,  相似文献   
10.
金维克 《奋斗》2008,(7):12-13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特大地震后,不论是单笔最高捐赠还是普通民众自发捐款的规模,都创造了中国慈善事业的新纪录。中华民族的同情心、道德感再一次得到诠释。但是,大灾之后的救助也折射出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