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纵观华夏神州,人杰地灵,代代有才,然而在古代皇权专制下,人才不得志的现象比比皆是。唐代的青年才俊马周(601-648)在走上政坛之前,开始也是很不如意的。说来也巧,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命令文武百官上书谈论治国得失,要求写出几条具体意见。这可难坏  相似文献   
2.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12,(9):54-55
古代官场的自费项目1.委任状需要官员自己花钱买《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记载:"旧制,吏部给告身,先责其人输朱胶绫轴钱。"告身,就是任命状,是沿袭南北朝时的遗制。唐朝任命官员的程序一般是先经考查合格,尚书仆射同意,报告门下省,由给事中读其考查情况,再由黄门侍郎检视、侍中审查后上报  相似文献   
3.
赵璐璐  刘后滨 《人民论坛》2011,(12):162-164
贞观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得益于君臣的共同努力。唐太宗对纳谏心理障碍的克服和勇于改过的气魄为臣下进谏提供了一个畅通的渠道,而群臣通力合作、一心为公,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当时的君臣关系,蕴含着值得我们深刻思索的智慧: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营造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贞观君臣的态度和心理都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陈良 《廉政瞭望》2015,(3):72-73
两度为帝的李显,一生几乎毫无亮点。第一次在位受制于强势母亲做儿皇帝,无所作为,倒也情有可原。第二次在位可以当家作主,仍无所作为,倒是令人遗憾。唐中宗李显曾经两度担任皇帝,他违规"斜封"官员,给自身与国家带来诸多祸患。唐中宗李显曾经两度担任唐朝皇帝。第一次在位36天,旋即被废为庐陵王;第二次是在武则天  相似文献   
5.
贤臣除奸     
杨锡龙 《求贤》2011,(8):54-54
贞观初年的某一天.唐太宗很高兴.散朝之后请几个大臣喝酒。都有谁参加了这次宴会记载已经不很清楚.但是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瑾反正是参加了。王硅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魏征一样,接受李世民的招安.成为贞观时代著名在大臣。  相似文献   
6.
孟宪实 《现代领导》2014,(11):44-44
贞观之初的某一天,唐太宗很高兴,散朝之后请了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珪等几个大臣喝酒。王珪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魏征一样,接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招安.成为贞观时代著名的大臣。  相似文献   
7.
高天 《政府法制》2014,(27):69-69
唐武则天时,有个叫张衡的官员,从令史升三品,审批材料都已经上报到门下省,就等着审批后官至三品了.谁知,张衡某日退朝,见路旁有人卖新蒸大饼,正觉肚里饥饿,就买了一张,骑在马上吃.结果,被监察御史弹劾,升官之事竞成了泡影.  相似文献   
8.
委任状得官员自己花钱买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记载:“旧制,吏部给告身,先责其人输朱胶绫轴钱。”告身,就是任命状,是沿袭南北朝时的遗制。  相似文献   
9.
贞观初年的某一天,唐太宗很高兴,散朝之后请几个大臣喝酒。都有谁参加了这次宴会记载已经不很清楚,但是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珪反正是参加了。王琏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魏征一样,接受李世民的招安,成为贞观时代著名的大臣。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法制博览》2011,(9):43-43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它为什么叫“状元”而不叫别的呢?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份状子里的头名当时叫“状头”。这本是朝廷官员在完成例行公事时使用的专用术语。后来人们觉得“状头”太不雅,于是改称“状元”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