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2.
苏共传统的执政模式具有权力高度集中、个人专断、滥用权力、决策失误和政治腐败等严重弊端.苏共对其执政模式的改革先后犯下了左倾和右倾错误,从而导致改革的失败.苏共执政模式的衰败是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在新的挑战面前,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必须实现执政方式的转换.在遵循适时、稳定和渐进原则的前提下,变具有强制性、直接性、集权性、人治性的传统执政方式为具有合法性、间接性、民主性、法治性的现代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乡镇政府存在诸多问题,乡镇政府自我角色认知不清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而角色认知混乱又是由于思维僵化、利益等因素造成,但从根本上是由传统制度与现代制度的矛盾所导致。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在于大的制度环境的改革,即推行从上而下的分权改革,建立一种民主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视角的选择 大家熟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头三十年,在我国农村主要实行的是政经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作为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它为工业化初期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杨芊 《党课》2013,(21):82-85
威权主义政治通常在政治形态上表现为在合法性外衣下的高度集权,具有高度的压制性。威权政体的主体一般是有威望、有实力的政治家,通过自己的影响或权威手段对国家进行强制的、高效的统治。从功能上讲,这种政权基本上是出于国家、民族利益,依据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的俄罗斯总统大选中,普京以63.6%的得票率当选,尽管有反对派抗议选举不公,但未来6年普京的俄罗斯“老大”地位是肯定没问题的。在总统集权制的俄罗斯,大权独揽的普京仍将继续奉行强国战略,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挥舞“大棒”。  相似文献   
7.
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有集权或分权的因素,当分权或集权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的特征时,分权或集权便超越了工具性的含义,具有制度安排的性质,或被称为分权政府,或被称为集权政府.西方的封建主义产生的分权体制,后经资产阶级革命用自由主义和代议制原则改造和创建了现代分权制衡的政府结构,分权的学说和分权政府由此被视为"永恒的规律".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王怀勇 《前沿》2009,(1):148-152
从法人制度的构造看,公司虽为营利性质的社团法人,具有法律上的人格,但终究因其无实体存在,故仍须以自然人存在所组成的机关作为活动基础。既然必须将团体或组织内的成员偏好加以集中并将之转化成一种集体决策,那么,任何一个团体或组织都需要一套自治系统以便形成有效率的决策。从目前世界各国公司法制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公司法制已经基本定位于以“董事会为中心,股东会为辅助”的公司自治模式,即在除了承认股东会为最高意思机关并享有相应职权外,也能兼顾并承认董事会实际掌管公司的资产、人事与业务发展方向的事实;除了提供股东权益应有的基本保障外,也能同时将股东角色转向投资人角色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在秩序和民主两大发展目标引发的强大的"交叉压力"下,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是民国当时政治、经济及各方面状况综合而形成的合乎逻辑的要求,而合法性与有效性之间的矛盾紧张关系又左右着政权的更迭。为了追求政权的稳定和延续,各政权者都在寻求能把合法性与有效性有机结合起来的政治体制。但民初的集权在价值取向、制度形式和象征符号上都有严格的限制,即"非帝制"权威的政府,这是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基调。  相似文献   
10.
高萌 《学理论》2013,(23):242-243
从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改革,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均以失败而造终,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