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8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97篇
中国共产党   479篇
中国政治   498篇
政治理论   211篇
综合类   1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红杰 《理论导刊》2020,(5):102-106
客观事实与主观情绪的错位、技术赋权与资本逻辑的合谋、话语泄愤与情感抗争的弥合是"后真相"现象的生成原因。"后真相"所表征的虚假事实、集体无意识、理性坍塌等多重症候助长了网络民粹主义的强势崛起、历史虚无主义的迅速蔓延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的潜滋暗长。针对"后真相"视域下滋生的多元社会思潮,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其进行科学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价值引导;关注个人切实利益、对公众情绪进行情感疏导;不断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对其进行合理规导,方可保障网络空间健康清朗、主流价值观念广泛弘扬。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迫切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然而,由于受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渗透、大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认同.因此,在新时代,只有筑牢思想防线、净化网络环境,扩大理论宣传、彰显理论魅力,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才能够有效抵御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侵扰,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尤文梦 《实事求是》2020,(1):107-1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学界关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研究亦展现出研究内容的全面化和深入化,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和精细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的实证化。学者们深入探讨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相关概念、战略意义、历史轨迹、经验启示、实现路径等问题,为进一步扩展研究空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仍存在学理性有待提升、整体性眼光和对过程的关注有待突破、中观和微观的动态研究有待深入、理论工具和分析框架的应用有待涉猎等诸多遗憾,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一、做法与成效(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建设,积极抢占思想阵地广东省在互联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方面,建立健全新媒体政工平台。推出广东政工网络专栏,并联动开设政工微博、微信公众账号,成为全省政工人员的权威“信息中心”。广东政务新媒体在数量、质量上都居于全国前列。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主流媒体加快向全媒体转型,推出“南方+”“广东网络广播电视联盟”等全媒体融合平台,开拓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空间。  相似文献   
5.
他是永恒的革命战士,看似平凡的人生实践,却铸就了力透时空的精神坐标。他,就是雷锋。雷锋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学习雷锋既是情感诉求,也是理性选择;既是时代精神的连贯线索,也是主流价值的活水长流。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毛主席曾说:“学习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对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社会转型、体制创新、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变化及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的诸多冲击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性、合法性、必要性出发,对新的形势下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从管理学后现代化看教育管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思潮已经侵入管理学研究的领域 ,并在对象、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等方面使管理学产生了微妙的转变 .本文简述了后现代造成的管理学转变 ,并结合教育管理实践 ,探索了后现代思潮将对教育管理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大众文化在我国迅速发展,构成了对我国精英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弱化,并且低格调大众文化导致青年大学生价值迷失,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本文拟通过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网络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措施,达到消解和抵制大众文化负面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中厘清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及定位,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朝着世界大国方向的崛起是可以被管理的。这不一定会引发德国和日本当年崛起带来的恐怖。为中国的崛起干杯吧。”1月11日,提前出版的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文章,少见地为中国崛起“欢呼”起来。许多专家指出,每期发行量高达500多万的《时代》周刊,相当程度上代表着美国甚至西方主流社会的声音。《时代》杂志的报道表明,“中国威胁”以及“遏制中国”,已经不是西方看待中国“最时髦的词汇”,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的责任”或“中国的崛起可以管理”之类的字眼,实际上已经接受中国的崛杞。但也有分析指出,中国和西方未来“竞争”的磨合期仍将是长期的。《时代》周刊的文章同时称,“(对中国崛起)也不要感到过于安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