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青 《党建文汇》2006,(3):44-44
这户人家在纽约曼哈顿区中央公园的最贵地段。走进门,满室到处摆放的古董装饰显示这是一个典型老派富贵的中国家庭。一间特殊的小书房,依然是传奇人物宋美龄生前的陈设。小书房的墙上、桌上满是孔家和蒋家的照片。孔令仪从房里走出来,她完全看不出已经90岁了。孔令仪没有子嗣,尽管人丁凋落,孔家依然保持当年锦衣玉食的生活方式。三位伙计正在准备下午茶,有特制的上海枣泥糕。  相似文献   
2.
曹素华  胡锐 《政策》2002,(7):52-53
书房三件宝,令人砰然心动,让我们想起了江总书记的两句诗:“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相似文献   
3.
耿海林 《当代贵州》2013,(24):58-58
爱读书的我,从小有一个愿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书房,珍藏自己心爱的书籍,但对于一个80年代初出生的农村娃儿来说,这也只能是埋藏在心底的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4.
南书房     
《南风窗》2012,(21):96-96
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已故历史学家高华先生国内第一手材料、历史大家的独特视角和通俗流畅的语言将我们带进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后的继续革命洪流中被遗忘或者被拒绝记忆的角落。  相似文献   
5.
"喧阗神气散,一静百慧生。"作家创作离不开笔,同时需要一个让人静气思考的书房。有作家曾说:"自己的书房不可以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一个人做文章,说好听话,都并不难,只一看他读的书,至少便掂出一点斤两来了。"如此说来,书房是袒露作家心境的地方。那么,作家们的书房到底是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6.
书事     
杨春明 《当代贵州》2014,(21):58-58
活到现在,书真的对我很重要。 我的书房里大约装有5000册书,闲暇之余我喜欢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靠着窗户或是倚着书架,信手翻阅书架上的书,静静地享受着那份安谧和温馨,那种怡然自得的幸福,简直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7.
南书房     
韩戍 《南风窗》2011,(8):96-96
《三十三年之梦》[日]宫崎寅藏著林启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作者为明治大正年间的日本浪人和大亚洲主义者。惠州起义失败后,他在经济拮据、心境愤怨的情况下回忆前半生经历。前半部叙述了自己的家世,早年受教育的经过,他的大陆思想的产生与形成,以及早年在南洋、泰国等地的移民活动。后半部详细记录了他与中国革命活动的关系和经历,主要包括他如何结识孙中山和投身中  相似文献   
8.
南书房     
陈统奎 《南风窗》2011,(3):96-96
《辛亥:摇晃的中国》张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经历多年的意识形态强化和政治话语涂抹,辛亥革命前后,从晚清到民国初时,这段原本精彩纷呈的历史,被赋予了苍白虚弱的单一定义。张鸣对近代史的研究,向来以去脸谱化、去符号化为长项,追求历史的真相,永远是研究历史的首要之义。在复杂的人性和变迁的社会中,或为英雄,或为恶人,其实多是被时局和后人制造出来的,出于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南书房     
《南风窗》2011,(6)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美】彼得·海勒斯著李雪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1月版作者是《纽约客》杂志驻北京记者,中文名何伟。此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首先自叙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  相似文献   
10.
南书房     
谢奕秋 《南风窗》2011,(7):100-100
《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雷颐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历史说明,虽然也感到"时局艰难",清廷对历史大势和局势的紧迫并无真切了解和感受。它似乎对民意全然不解,也不愿放弃任何权力,并过于相信自己力量的强大,仿佛历史可以按照它理想的节奏发展。因此,它只是被动地在重重压力之下"走一步算一步",却又基本踏步不前。这时,政治的逻辑只能是革命。雷颐对晚清历史的解读,为辛亥百年的史学研究增添了一份贡献。这次是专门梳理,专题性成册,只可惜多数文章已经散见于之前的种种著作,如《历史的裂缝》、《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