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84篇
中国政治   134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友军  蔡芸 《理论月刊》2003,(12):167-169
本文分析了中日家族观念的差异及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指出我国当前的民营家族企业必须突破传统的小家族观念,借鉴日本的经验,把企业作为一个大家庭来经营。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体现的和谐精神、忧患精神、人本精神、道德精神、自强精神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谢孝龙 《唯实》2005,(6):8-9
随着南京、泰州等地相继推出各自的地方精神表述,江苏开展了关于新时期江苏精神的大讨论,媒体也有“创业、创新、创优”、“勤勉创业、务实诚信、宽容开放、率先奋进”等相关表述,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江苏精神”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表述。  相似文献   
4.
日本警察纪律状况颇佳。这主要得力于其警察机关和人员良好的自律精神。自律精神所反映的却是儒家的“君子(士)”文化。  相似文献   
5.
关系网络和儒家文化对华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格兰诺维特的观点 ,人们的经济行为是嵌入社会结构之中的。从实证研究来看 ,华人社会里的确存在着关系网络 ,关系网络表明了社会结构 ,而其中又内涵着儒家文化价值观的底蕴。华人关系网络影响了生产要素的配置 ,也影响了华人企业的组织方式。华人关系网络是以血缘、地缘、学缘和业缘等纽带连结起来的。家庭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关系和经济理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儒家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重新定位儒家文化,认识到其“一体两面”效应,对其合理内核进行整合,发挥其对我国经济建设,尤其是对我国企业文化构建的借鉴和参考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涵盖了人际关系、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国家管理等各个方面。其中严于律己、忠恕待人的社会人际关系理念,孝悌和睦、勤俭忍让的家庭亲情人伦理念,“仁”为核心、“礼”为载体的社会秩序道德理念,取信于民、天下为公的治理国家理念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调解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自古至今数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常规纠纷解决方式,固然与传统儒家文化密切相关。传统调解以无讼理念为基础,以维护社会和谐为价值目标,契合了小农经济条件下的熟人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核心——儒家文化,在历史社会发展更迭中尤被世人所看重。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人生核心价值学说,核心价值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至关重要,它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14):97-97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北逝世。这位曾国藩的追随者爱好儒家文化,生长在佛教环境中,最后受洗成为基督徒。他去世后,遗孀宋美龄在他灵柩中放了四部书,除了《圣经》和解释圣经经义的著作《荒漠甘泉》,还有孙中山著作《三民主义》和一部《唐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