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与流行的看法相反,拉丁美洲国家在19世纪下半叶到1914年实际上实行的是高关税贸易保护政策.然而,与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在经济崛起时期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不同,拉美国家的高关税政策并未使其获得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腾飞的机会.造成这种重大差别的主要原因除了拉美国家实行高关税政策的目的在于增加政府收入而非提升工业竞争力外,还在于其出口原材料、进口资本品和奢侈消费品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经济,以及对外国资本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严重依赖.通过对南北美洲经济发展过程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19世纪下半叶拉美的高关税政策有违于汉密尔顿和李斯特等保护主义战略家的真正目的,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时期,拉美又恢复了以往依靠外国资本推动的"出口低端产品并进口高端产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它所造成的严重恶果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警示.  相似文献   
2.
期盼2009     
廖逊 《新东方》2008,(12):1-1
2008年,邓小平开创的中国改革开放大业进行到了第30年。年初时谁也没有想到,会经历如此众多的考验:从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到四川汶川大地震;从一路艰难险阻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到美元大落大起、初级产品大起大落。无论是国际大环境、国家大局势,还是本地、本行业、本单位的小气候,都在体验“蝴蝶效应”的威力。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年我们没有出现重大失误,没有留下重大遗憾。  相似文献   
3.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第三章农产品产地第四章农产品生产第五章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  相似文献   
4.
梅新育 《小康》2013,(8):26-27
第二季度我国实际GDP7.5%的同比增幅低于第一季度的7.7%,在国内外引起普遍的担忧,其实,与其它国家横向比较,在更大时间跨度上考察,这仍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增长业绩第二季度我国实际GDP7.5%的同比增幅低于第一季度的7.7%,而且工业产出、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几乎全面减速,在全球经济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国际市场上引起普遍反应。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作为新世纪次贷危机前7年与美国共同贡  相似文献   
5.
2006~2008年国际大宗粮食价格快速上涨最终酿成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期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更增添了其复杂性.文章主要从供需失衡、投机活动、生物能源开发、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受到制约、市场垄断结构等方面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同时阐述危机对拉美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社会骚乱和政局动荡、通货膨胀攀升、赤贫人口增加、国际收支恶化,等等.拉美国家采取的紧急救助、价格控制等措施只在短期内缓解了危机程度,但并未真正解决粮食危机.对拉美国家而言,过去30多年贸易和农业发展中的政策偏差才是造成这种"富饶中的匮乏"现象的根源.因此,拉美国家应建立长期的农业发展战略,并通过集体行动纠正全球农业生产与贸易之间的系统性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缅甸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市场上用于满足其生产、生活与出口需要的国产商品,大多是以农产品和自然资源为主的初级产品。其中主要有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矿产品四大类。具体包括大术、豆类、鱼虾、木材、天然橡胶、宝石、石油、天然气、矿石等。缅甸商品市场上的工业制成品除极少数是由缅甸生产外,绝大部分由国外进口。进口工业制成品主要有:机电、建材、化肥、农药、纸张、医药、纺织品、奶制品、调味品、轻工产品等。 大米自给有余 质量差难出口 1999/2000年度,缅甸稻谷种植面积为1543万英亩,年度总产量1985.4…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理论界对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内在联系及其调整的研究有了不少进展,形成了许多有独到见解的研究成果。贾继锋、李晓青(1997)认为,中国和东盟互补性最初在初级产品中得以体现,随着双方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产品的比重上升,产业内贸易的互补性日益成为主要的发展势头。产业调整中的互补性竞争导致新的产业分工,市场容量的双向扩展又增强了产业的互补。  相似文献   
8.
韩康  王健 《政策瞭望》2008,(10):44-45
这一轮引发国内通胀的成因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套用某一标准学理的通胀模式加以说明。我们的观察与研究表明,这次国内通胀是在特定的增长方式下,由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国际输入三个主要因素叠加形成的。在通胀初期阶段,需求拉动因素和国际输入的诱导因素特别明显,随着增长环境和通胀形势的变化,成本推动因素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到目前为止,通胀过程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在给中国初级产品和劳动与资源密集产品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会对中国的高、中科技密集产业的贸易带来重创。但从长远看,自由贸易区对加快日本和韩国向中国产业转移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如果能够把握产业转移的机会,利用技术外溢效应,一方面因势利导,积极引进中国处于比较劣势产业的相关投资和技术;另一方面注重对新技术的消化和创新,发挥后进优势,就有可能在经过短期的冲击后,大幅度提升产业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对外贸易总体规模偏小,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世界趋势逆向而动,主要特征是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低,服务贸易发展不足,而且这种趋势近年还在强化,导致俄罗斯国民经济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俄罗斯以原材料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的强化,使研究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