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7年2月11日,河北省南部的清河县坝营集一户殷实之家,诞生了一位男孩。他就是后来享誉杏坛又倾心创作的顾随。他不仅诗词书法俱佳,而且育人无数。出自其下的门生,有日后成为大家的叶嘉莹、周汝昌等。在弟子叶嘉莹看来,顾随平生最大成就不在著述,而在古典文学的讲授方面。  相似文献   
2.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郭沫若对《诗经》与屈原及其作品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探讨,初步建构了古典文学研究的新范式。与同时期其他学者的同类研究相比,郭沫若的古典文学研究显示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气象,既发挥了史观学派的优势,又借鉴了考证学派的长处,其本人又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从而取得了极为辉煌的学术成就。郭沫若的古典文学研究对推动当下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进程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夙胜 《春秋》2009,(3):38-40
冯沅君作为当代杰出的女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可谓20世纪中国的一个奇迹。这位蜚声全国、倾一生心血致力于我国古典文学教育事业的文化名人。曾在上世纪20年代,以“淦女士”的笔名发表小说。在社会上影响颇大。她是上世纪20年代中国新文坛上与苏雪林、庐隐、冰心齐名,富有才华的女作家,当代研究古典文学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4.
正读这部著作,最为亲切的竟然是迎面撞来的中国德文学科史的叙述:"早在1959年,几位中国日耳曼学者便在冯至先生的带领下,集体编写了一部《德国文学简史》。"虽然史实略有出入,但毕竟唤起了吾辈亲切的文化记忆。《德国文学简史》1958年12月北京第1版,分上、下两册,30万字。上册由冯至独著,下册的作者还包括  相似文献   
5.
张渤宁 《政府法制》2011,(24):19-19
明人吴承恩的《西游记》被后世尊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其想象丰赡,文辞优美,可谓是一部光芒万丈的千古奇书。但该书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有一句这样的对话,那是被斩首的泾河龙王,他手提一颗首级,高喊:“唐太宗!还我命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最辉煌灿烂、最有活力的一个部分,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培养大学生自觉成为古典文学的传承者,构建大学生和谐人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郑佩鑫 《春秋》2009,(6):26-29
上世纪50年代当我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读书时.历史系和中文系还不像现在井水不犯河水.谁都不理谁。那时文史系要交叉开课。历史系给中文系开中国通史课,中文系给历史系开中国古典文学选读课。当时给我们开古典文学选读课的有两位老师:黄海章和王季思,黄从先秦讲到魏晋南北朝,王从唐讲到明。黄和王都是著名的老教授.可见中文系对这门课还是很重视的。  相似文献   
8.
青年朋友每问我读书有什么诀窍。其实答案很简单,只是多读、熟读、细读六字而已。 所谓“多”,多到什么程度,什么范围?我是搞古典文学的,当然这里说的读书的主攻方向是指读这一专业的书。但从我国文化学术的发展源流来看,最初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这就要求治古典文学的人多少总要把经、史、子、集这四大部类古籍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翻读一些。  相似文献   
9.
我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既是一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聊斋志异》用多主题、多视角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中的各个侧面 ,其中又以多个典型故事 ,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与黑暗 ,痛斥了各色贪官污吏的残酷和丑恶行径 ,对当时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我是日本的盲人教育专家,是一个盲人学者。我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学,十分向往中国。日本的盲人比较发达,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盲人学生到日本留学,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中国盲人。于是我立志效法中国唐朝的鉴真大和尚,做一次“瞽目西飞”,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同时也帮助中国的盲人学会日语,了解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