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吏治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的问题,唐朝统治者在这一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通过法治、人 治使唐朝的吏治极为清明,因此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朝通过整顿吏治,既提高了封建国家的 统治效能,又对保障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朝有关吏治的措施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也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乡言 《农村青年》2010,(10):1-1
江西宜黄县多位官员因强制拆迁引发自焚事件而被问责,表明了政府整肃官风吏治的坚强决心和意志,是一件大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好事。然而就在一方面大兴问责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为了防治吏治腐败,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条例《实施细则》等,力图通过法规的威严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防止用人失察失误,应该说,成效是明显的。但也毋庸讳言,用人违规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纠正,在一些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现象深层的原因何在?解决违规行为关键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4.
5.
最近,我从《光明日报》主办的《文摘报》所摘编的署名戈辉的文章中看到了如下一段话:“卖官鬻爵,这个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存在的丑恶现象,近二十年来,又沉渣泛起。少数领导干部卖官的胆量和手法,较之封建社会的卖官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政治腐败。经济领域的腐败、司法领域的腐败,其根子都在吏治的腐败。”(《文摘报》2012.9.1)  相似文献   
6.
明人袁宏道任吴县知县时,整顿吏治,精兵简政,轻刑省讼,备受百姓拥戴。尤其是他处理公务快速公允,办事之人至多在城里吃一餐饭的工夫事情就已办好。“升米公事”自此在百姓中传开。细想一下,“升米公事”之所以能赢得百姓赞誉,其可贵之处就在于食“升米”之间“公事”毕,不推不诿。时至今日,“升米公事”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权力问题是吏治的一个核心问题,政府公权力异化的预防和治理是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微观机理探讨公权力异化的成因,以此为基础构建公权力治理的多种途径,对于当代中国吏治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阿宁 《法律与生活》2011,(10):24-26
4年前,在国家药监局"掌门人"的位置上,郑筱萸被撂倒。时隔4年的整顿吏治,今日,以副局长张敬礼为首的一批官员纷纷落马。伴随着张敬礼被"双开",国家药监局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9.
仁宇 《党员文摘》2007,(4):12-13
香港如今拥有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令人羡慕。但实际上,上世纪70年代之前,香港的吏治腐败也曾经搞得民怨沸腾。贪污受贿问题在公共服务机构中十分严重:救护人员在接病人前往医院前,会向病人索取茶钱;消防员开水龙头救火要收“开喉费”;住院的病人要打赏医院的护工,才可取得开水或便盆。尤其在警界,警方与黑道的勾结已经到了半公开化的地步。在当时的警界.不但上层人物贪污受贿,基层警探也与黑道勾结起来,把整个香港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10.
张鸣  诸慧菁 《小康》2004,(7):68-70
清末官场上据传有三屠:张之洞为"士屠",袁世凯为"民屠",岑春煊为"官屠"。张之洞得名大概是因为他主张废科举,断了大批"士"的上升之路:袁世凯则是因为镇压义和团,杀了不少大师兄、二师兄之类的团民;而岑春煊的"官屠"之名,却是因他在两广整顿吏治得来。岑春煊做两广总督前后历时三年有余,他"每至一省,必大肆纠弹,上下皆股栗失色"。为了整肃贪污,岑春煊对于所辖文武官弁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