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牛自然感染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magnadiscussp.nov)成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虫体体表具有环行横纹、凹窝和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泡状结构及息肉样圆突,没有小棘。横纹在腹袋口与腹吸盘之间较致密,排列规则,在虫体前端发生不规则的间断,形成息肉样结节。泡状结构多分布在口吸盘周围,为单生,以柄与体壁相连,似水泡状,其表面无纤毛;分布在其它部位的泡状结构多为簇生;体后1/3没有泡状结构。腹袋口周围的体壁如海绵状,无泡状结构,周围布满息肉样结节。  相似文献   
2.
3.
报道湖南省鸟类寄生吸虫6科8属11种,其中弓形短咽吸虫(Brachylaima arcuatus)系国内新记录,其他10种为省记录,有7个虫种的新宿主.对主要虫种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并附有插图.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灵敏、快速的鉴别华支睾吸虫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华支睾吸虫囊蚴的COX-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华支睾吸虫囊蚴的RPA方法.结果 显示:所建立的RPA的灵敏度可达到2.75 ng/μL,而与日本血吸虫、隐孢子虫、阔节裂头绦虫、东方次睾吸虫囊蚴、台湾次睾吸虫囊蚴、异尖线虫和棘颚口线虫均无交叉反应;经条件优化后,...  相似文献   
5.
以肝片吸虫的分泌-排泄物作为抗原(ES抗原),建立水牛肝片吸虫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并用此方法与粪便检查法检测江苏和安徽2省10县(市)302户的307头水牛的血清和粪便;间接ELISA诊断法的最佳工作条件,每孔包被0.2 μg抗原,血清稀释度为1960,二抗稀释度为1600.结果粪便检查出虫卵的阳性水牛43头,阳性率为14.01%,其中安徽省为11.61%(18/155),江苏省为16.45%(25/152);用间接ELISA法检测299头水牛血清,阳性87头,阳性率为29.19%,其中安徽省为23.53%,江苏省为34.92%,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6.05%.  相似文献   
6.
片形吸虫线粒体nad1基因的序列分析及种系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来自中国、尼日尔、法国和美国的片形吸虫分离株在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以pnad1序列进行种系发育研究,利用PCR扩增了中国、尼日尔、法国和美国片形吸虫分离株的pnad1序列并与GenBankTM中片形吸虫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进行了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片形吸虫样品的pnad1序列长度均为446 bp,中国、尼日尔、法国和美国肝片吸虫分离株与GenBankTM公布的肝片吸虫相应序列的种内变异为0.2%~0.7%,0.2%~0.9%,0.9%~2.0%,0.2%~0.9%;中国及尼日尔大片吸虫分离株与已报道的大片吸虫相应序列的种内变异为1.8%~2.7%,1.8%~3.4%;中国中间型虫株与中国及尼日尔大片吸虫分离株以及网上报道的大片吸虫的序列差异为5.6%~6.3%,5.6%~7.8%,5.7%~8.1%.中间型片形吸虫在遗传学上介于大片吸虫与肝片吸虫之间,但与大片吸虫的遗传关系更近.表明,片形吸虫pnad1序列可作为种间鉴定及种内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在中国的确存在中间型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省38个县633个乡(镇)的1121头耕牛(黄牛366头,水牛755头)用蠕虫学局部剖检法在其中45头牛的瘤胃内检出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magnadiscussp.nov.),总感染率为4.01%,在不同性别的黄牛、水牛无显著差异,而与年龄呈正相关。该吸虫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主要分布于潮湿低洼地区。另剖检768只山羊和91只绵羊,均未发现该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8.
用从甘南绵羊和合水山羊胆囊中收集的肝片吸虫虫卵孵化出毛蚴,实验感染采自合水的各种淡水螺,并用从阳性螺收集的囊蚴感染家兔,确证小土蜗(Galba pervia)和梯状土蜗(G.laticallosiformis)为该地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9.
片形吸虫第一内转录间隔区DNA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地区的片形吸虫虫株为研究对象 ,经PCR扩增出了ITS 1部分基因片段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 ,并结合序列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区片形吸虫ITS 1DNA的多态性。不同地区的样品经SSCP分析 ,显示 3种带型 ,第 1种为大片形吸虫的带型 ,第 2种为肝片形吸虫的带型 ,第 3种为 2种带形的混合带型。广西区样品和大部分贵州省样品属于大片形吸虫带型 ;四川省、黑龙江省和部分贵州省样品为混合带型 ;南京市和甘肃省样品为肝片形吸虫带型或混合带型。测序结果表明 ,根据ITS 1基因的序列变异位点可区分 2种片形吸虫 ;表现为混合带型的样品在变异位点具有多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ITS 1片段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以区分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 ,同时也证实 ,在我国除了这 2种片形吸虫外 ,还可能存在着“中间型”的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0.
从 16种野生哺乳动物体内检获复殖目吸虫 2 2种 ,分别隶属于 8科 15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