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去家”是康有为大同说赖以确立的至为根本者。实际上,主要源自《礼运》的这种祛家主义乃是墨家思想的体现。这意味着,这种祛家主义与以家为本的儒家思想无关,甚至与之完全相反,并且意味着,一种家际的双向交互关系决定了,较之墨家的“上同下不比”和法家的“三顺说”,儒家思想更易通向权责对应的现代民主精神。故不仅五四运动思潮视儒家为“专制主义护符”的思想难以成立,而且自诩为孔子信徒的康有为的“去家求解放”的大同理想,以其尊孔与非孔之间自相矛盾注定是一地地道道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其产生的逻辑。生产力张力的释放、政治结构的重塑、多元地域文化的交流,以及“士”阶层作为思想主体的崛起,是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萌生的社会土壤。在百家争鸣时期,儒道墨法成为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源头,并形成了与中国历史发展相契合的理论内核。  相似文献   
3.
人性善恶能否"以利害推说"是中国传统伦理史中的主要议题之一,虽于古有诸多论述,但于今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从先秦道、儒、墨、法四家利害观中不难看出,"利害"和"善恶"紧密相联,其联结点是"趋利避害"这一"人性"或"人情"。趋利避害尽管是人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都具有的性质,不过,在道德世界里,自然层面的趋利避害是人的一般性,而伦理层面的趋利避害则是人的特殊性,人之所为人一定程度上就在于人能够根据"善恶"的理念和准则趋利避害,这也是先秦道、儒、墨、法四家利害观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本期人物     
孔仲起的山水画雄健奔放、严密与阔略兼备。上追两宋北派雄强一脉,尤善作云水,起江海波涛之势,展宽阔恢弘之境。领马遥父《水图》之真谛,久观江海之变态,体悟深远之意境,进而创"云皴法"、"弧勾法"、"泼墨法"。  相似文献   
5.
梁永琳书法     
书法,以神妙的线条艺术而令人迷醉。历代书家苦心钻研,呕心沥血,在笔法、结字、章法、墨法中编织出美丽的天空,其间总有耀眼的星辰闪烁。形容书法之美,种种赞美之词不绝如缕;“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游女入花林”……  相似文献   
6.
正赵卫简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特别津贴国家一级美术师从唐代诗人王维开始,中国就有了水墨渲淡的画法,王维以"点簇"而成的笔法作画,表现幽情诗意,后来经董源、元四家的发展,绘画语言变得更为丰富,及至黄宾虹,更是水法、墨法无不大备,李可  相似文献   
7.
<正>方辉,斋署知止堂、云峰山馆等,现居北京。1975年生于山东莱州,200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当代山水画名家张志民(张大石头)先生,曾任《神州国光》、《诗书画》杂志编辑,现供职于中国国家画院,兼任对外经贸大学书画中心艺术研究员。山水画笔意浑厚,尤精于墨法。  相似文献   
8.
<正>当我参观天津市第十一届美术展时,郝宝善先生的一幅《白云深处有人家》写意山水画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第一次看到郝宝善先生的画作,就令我心灵为之一震,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郝宝善先生学画作画40余年,主攻写意山水,深研细究,取法古人、融汇今意,技法日渐纯熟,取得了很大成就,也奠定了自己  相似文献   
9.
虔心问道     
正中国书法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统一体,它以文字为载体,以线条为组合,体现出中国人对美的追求、美的理念及美的法度;它是无声的音乐,静态的舞蹈,抽象的绘画,同时也是大自然的旋律;它不断地反映和丰富着中华民族的自然观、宇宙观和人生观。法国著名画家毕加索有言:"如果我出生在中国我必须做一个书法家而不是一个画家"。足见中国书法之魅力。因此,多年以来令我一直痴迷、神往、追随和学习。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书道之途更是清寂与苦涩,学习与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3,(36):F0003-F0003
位于著名自然保护区马山脚下的大信,是山东即墨市的一个乡镇。大信法庭是即墨市法院在即墨大信镇的派出法庭。走进大信法庭,浓厚的“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大厅里摆放着醒目的信文化释义牌,释义牌对以“大明法度,信而致远”为主题的信文化进行了凝练的诠释,字里行间流露着大信法官对法律的敬仰、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