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115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一冰  王大鹏 《世纪桥》2005,(12):75-77
在1949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观礼台上,一位银须飘 动、气宇不凡的81岁老者特别引人注目。他鹤发童颜,精神 矍铄,眉宇间透着自信刚毅。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华侨领袖、 中国致公党卓越的创始人之一司徒美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这位为祖国解放大业奋斗了大半生的老 人心情无比激动,眼里闪烁着晶莹泪花。  相似文献   
2.
彭凯 《党建》2013,(8):53-54
我在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已经13年了。这些年,7岁女孩朱欣月的故事一直令我难忘。  相似文献   
3.
她的镜头总是围绕着一个人,记录下那个人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每当人们感叹照片拍摄得多么精美时,却从不知道照片的作者是谁。这使她成了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无名摄影师。直到20世纪末,她才从镜头后面走出来,同她所拍摄的照片一起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她就著名女摄影家侯波。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用镜头真实记录了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2,(20):42-43
天安门,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有民族情结的特殊的“门”,这个门,是关口,是场景,是象征。它见证了民族的百年兴衰,门前的人也诉说着历史的演进。  相似文献   
5.
东方宇 《今日海南》2012,(10):44-45
绣红旗 金属之韵 穿越岁月的流云 让璀璨的曙光映红大地 让旗帜的飘响拂遍山河  相似文献   
6.
2013年6月14日下午,记者采访了辽宁省委原常委、秘书长罗定枫。尽管已是98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是罗老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资料,记者了解到,罗老在极不平凡的一生中,做过战地记者,办过党报,登上天安门参加过开国大典,亲历"鞍钢宪法"的诞生,两次受到邓小平的接见。  相似文献   
7.
喜子 《江淮》2011,(4):28-29
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珍贵的照片:在雄伟的天安门前,一个中国农民留下了他朴实灿烂的笑容。这个农民就是我的二哥。二哥小时候只读了一年半书,  相似文献   
8.
9.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作为中国文联邀请的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家20余位代表之一,登上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前的观礼台,观看了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亲身感受了祖国的强大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归来数日,其情其景在脑海中回放不绝,因以诗记之。  相似文献   
10.
王生 《中国人大》2009,(20):42-43
10月1日,15000名各界代表在北京天安门观礼台分享了13亿中国人民献给母亲六十华诞的盛宴。作为全国教育界江苏的两名代表之一,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王生亲临了国庆观礼,参与了美轮美奂的国庆之夜。“为祖国的强盛骄傲,为祖国的发展奋进”是他观礼后发自内心的感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