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第二次西园寺公望内阁时的"增师"问题,不仅导致了西园寺内阁的垮台,也成为第一次护宪运动的导火索。文章主要分析政友会支持的首相西园寺公望和以元老山县有朋为靠山的陆军围绕这一问题所展开的较量。通过探讨内阁、军部、元老等各势力间的博弈状况,从中管窥大正民主运动前夕日本政界主要政治势力间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2.
甲午陆战中,日军在朝鲜战役后兵分两路进攻中国本土。日本第一军团在山县有朋的统率下,于1894年10月25日自朝鲜义州(今朝鲜新义州)抢渡鸭绿江直扑辽宁安东(今丹东)的九连城、沙河,从安平河口突破了四川提督宋庆、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联合指挥的清军鸭绿江防线,先后攻占虎山、九连城、安东、凤凰城、大孤山、岫岩等地。  相似文献   
3.
石岩 《侨园》2020,(2):14-16
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明治天皇宣称要"薙居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890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帝国会议发表施政纲领时,提出所谓"守卫主权线"和"保护利益线"的侵略理论,矛头直指中国和朝鲜。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904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东亚霸权,在中国的土地上爆发了日俄战争,最终沙俄战败,日本攫取了中国东北南部的特殊权益,并开始对中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长期渗透和逐步侵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