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3月16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发生特大爆炸案,造成五幢居民楼不同程度的倒塌,108人死亡,38人受伤。当地政府、军队、武警、公安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救援;2001年12月14日,广东省湛江、江门市发生连续爆炸案,在24小时内共发生23起爆炸,而且多数发生在住宅区,救援任务异常艰巨。犯罪分子频繁地使用爆炸手段进行破坏,特别是一些恐怖性的爆炸活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被困、楼房倒塌、断水、断电、火灾等现象,爆炸产生的严重灾害及其后果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反爆炸救援。工兵分队具备爆破、工程保障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粤埔 《黄埔》2014,(5):70-71
正郑国雄,1912年农历4月出生于广州增城,黄埔军校四分校工兵科十四期毕业。9岁那年,郑国雄随父亲到马来西亚生活。那时的华侨都有个习惯,子女到一定年龄就要送回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郑国雄也不例外。"18岁那年回到广州,在广州的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读高中,当时每周有4小时军训,用老师的话来说,学完后就可以上战场了。这也是我最期待的时刻。"毕业后,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回马来西亚,而是报名参军,不久升任  相似文献   
3.
王耀南(1911~1984),出生于江西萍乡一个手工业鞭炮世家。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副队长。此后,他一直战斗在我军工兵战线,是我军工兵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4.
蓝色,和平之色。 “蓝线”,联合同在黎巴嫩和以色列边界地区划定的临时分界线。 在“蓝线”,世界有个和平之梦。1978年3月,鉴于地区冲突加剧,联合国通过决议,派遣维和部队进驻黎南部地区。30多年来,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语言的各国军人,集聚在这里,共同追逐着这个和平梦想。  相似文献   
5.
《上海机关动态》2007,(8):22-23
沈磊,现任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土地储备部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公司创建三年多来,沈磊以高度的党性原则和工作责任心,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带领部门员工出色地完成部门承担的各项任务,他所在的部门已连续3年被评为公司先进集体.2005年度获公司优秀员工称号.2007年度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6.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11,(10):11-15
毛泽东亲自主持陈士榘的入党宣誓仪式 陈士榘,原名陈有睁,1909年4月14日生于湖北省武昌黄土陂。父亲陈午霆青年时期曾就读清朝的武备学堂,任湖北新军第三十一标营管带,参加了辛亥革命。陈士榘在老家湖北荆门龙泉书院读书时,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已经在南方各省展开。  相似文献   
7.
王耀南(1910--1984),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人。1921年到安源煤矿做工。1921年至1926年,他受党的教育,参加安源工人革命运动。1927年参加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爆破队副队长、工兵连连长、工兵营营长、军分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工兵主任、绥远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工兵主任、工程兵副司令员、军委工程兵顾问等职。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回顾往昔,心情难以平静。令我不能忘怀的是,在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前夕,我工兵部队默默地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为保障志愿军跨江作战的那座最早在鸭绿江上架设的浮桥。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上旬,罗卫国带领工兵连预备役一团接受广西军区的军事考核,所考的8个课目全部达到优秀。为了考查连长对部队的熟悉情况,广西军区刘晓琨司令员随机从连队抽出几名预备役士兵.让他——介绍。罗卫国不假思索地说出那几个士兵本人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刘司令员十分满意,大声对陪同的预备役师的领导和张市长说:“这就是预备役部队连长的标杆,要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话间刚落,周围便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0.
鲍直才 《黄埔》2007,(1):34-35
近日黄埔军校同学会林上元副会长转来在台同学安继炎、王荣年、鲍直才撰写的几篇回忆,讲述“黄埔军校十八期三个小人物在抗日战争中的三件小事”(作者语),他们希望能在大陆的《黄埔》杂志上予以发表。本刊“口述黄埔”栏目将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