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佚名 《政府法制》2011,(32):15-15
张之洞生于1837年,死于1909年,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兴办民用工业方面颇多建树。他先后创办了湖北织造局、汉阳铁厂。其中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厂。他还创办了教授近代科学文化的两广书院。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本特殊的环境和条件,决定了其在国防建设上先民后军的发展模式。自1950年代初期起,日本军事工业依靠防卫厅订货和驻日美军“特需”而起家,由依靠美国提供主要装备转为“自主研制”,通过政府增加财政拨款、协调军用和民用关系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措施而稳步发展。其军事工业潜力巨大,目前在经济与技术方面已具备了雄厚的基础,并已形成了官、军、民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结构体制。  相似文献   
3.
从1954年到1973年,朱德在许多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都提出并强调了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观点,也提出了部分军工应尽早转为民用,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主、国防建设为辅”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既符合当时的世界形势,也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4.
一、洋务运动播种西部。19世纪中叶,随着洋务派把资本主义的制造业引入中国的封建经济体系,近代工业也在闭塞落后的西部洒下一缕光华。其中,西北近代工业与左宗棠在该地的军事、政治活动有着紧密联系。在西北近代工业发展的同时,西南亦出现了近代工业火种。1886年,洋务派在贵州省镇远县兴办青溪铁厂,使其与江南造船厂等并列,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族民用工业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理论前沿》2004,(3):39-3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又提出:“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机制,实现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这一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寓军于民”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根本思路。(一)寓军于民是发达国家加强国防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国防力量上,一直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