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熟悉沈从文的人大概都喜欢他的这句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很多人借用这句话来向心爱的人表白。然而,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最近被网友集体模仿,掀起了一股新的"沈从文体"潮。"我跑过许多次的步,忍过许多顿的饭,办过许多张的健身卡,却只得到过一个最残酷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许多知名教授的讲课别具一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大致可归为两类:善讲者与口拙者。前者最突出的代表无疑是胡适。他在美留学期间就曾着意于演讲技巧的培养,甚至注意到演说前不要吃太饱,最好喝杯茶或小睡这样的细节。执教北大后,他更是声誉日隆,  相似文献   
3.
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城市是肉馅的。沈从文曾经叹息道:乡下人太少了。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何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之意。说说我儿时的乡下:70年代,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一个公社,逢开春,山  相似文献   
4.
王锦慧 《党建》2013,(1):59-61
"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去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筸’的小点。"这个小点就是沈从文先生的故乡湖南省凤凰县。纤索悠悠的溪渡、依山凭水的吊脚楼、苍翠欲滴的竹篁、草色青青的崖壁,还有那些藏满故事的古街、古寺、古塔;古城门、古钟楼、古码头……怀揣一份沉甸甸的思慕,我终于走进了这清幽古朴湿润的小城。小城与先生生死相伴。  相似文献   
5.
孙郁 《前线》2012,(7):126-126
沈从文的小说,有原始的遗风,人性都是本色调的,极少杂然地存在。《边城》、《丈夫》、《萧萧》都有苦楚的盘绕,却内含清秀的美,不幸的生活与真爱的人情集于一个舞台上,人的精神终还没有粗糙下去。有感于城市人生活的堕落,沈氏便以乡下人的纯性灵与之做个较量。他写湘西农村,以诗意的笔触为之,不太注意当时的社会斗争。但从人性的角度去猜想社会深层次问题,也未尝不是一个视角。他觉得都市生活和人们的生存本质有些距离,便做了牧歌的片断,把清新的风吹来,文化的乡土气,便有了别样的寄存。他的作品也具备了小夜曲的美妙,一唱三叹的余韵很足。  相似文献   
6.
吴宜波 《检察风云》2013,(17):48-50
"我平日想到泸溪县时,回忆中就浸透了摇船人催撸歌声,且被印象中一点儿小雨,仿佛把心也弄湿了。这地方在我生活史中占了一个位置,提起来真使我又痛苦又快乐。"沈从文笔下这些浸透了美丽哀愁的朴素话语所提到的小镇就是湘西泸溪,号称全国唯一的氧吧县城。半圆形的小城,长年沐  相似文献   
7.
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湘西系列的代表作品,它寄予着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沈从文表现人性最突出的作品。无论是沈从文还是《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主要从《边城》的结构特点及语言特色出发,解析《边城》独特的结构之美和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8.
湘西特定的自然环境养育了沈从文的自然人格,与自然契合的人性是沈从文的创作理想。但沈从文欣赏的自然人性是具有强健生命力的人性,沈从文希望湘西人性的自然纯朴能保留在民族的血液里,未来的人性既纯朴自然,又积极有为,能应对环境的挑战。为现代背景下的湘西精神寻求出路,乃至为民族精神的重建、为人类的远景凝目是沈从文创作的潜在意图。  相似文献   
9.
黄书宇  张然 《前沿》2012,(15):192-193
沈从文是新文学启迪下的“爱与美”的信仰者和实践者,高唐女神即是中国文学传统里的“爱与美”之神.本文通过对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原型分析,解析高唐女神分别在湘西少女、妓女、情妇和寡妇形象上的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10.
吴正锋 《求索》2013,(11):132-134
沈从文对其作品的文体分类具有其独特的观念与认识,他将《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等传记与散文归并为"小说"或"小说游记",人们对他的《七色魇集》及其《青色魇》的文体分类表现出歧见,都显示了沈从文文体综合的观念以及对传统文体分类的突破。沈从文对其《月下小景》佛经改编故事集的排列既有重要收获又存在破绽和瑕疵。后人对沈从文作品新编集的结集安排及其集名的拟定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