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熊昊 《当代世界》2010,(9):63-64,F0003
2010年7月5日,波兰总统选举的官方结果公布:代总统、众议院议长、执政公民纲领党候选人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获得53%的选票,当选新任总统。一向不惹人注意的科莫罗夫斯基由此登上前台,根据他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温和”是其主要政坛形象,但同时,“改革”主张的提出也让他赢得了这次大选,此外,不能忽视的是,以“温和派的改革者”形象示人的他在上台后,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其历史发展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可以划分出两种类型 ,即传统的原教旨主义和当代原教旨主义。当代原教旨主义兴起于 2 0世纪 60年代 ,90年代以来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发展的原因既有霸权主义等外部因素 ,也有伊斯兰世界内部的因素。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恐怖主义的结合对国际社会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和破坏  相似文献   
3.
在外交政策上,福田康夫强调说,加强日美同盟与推进亚洲外交同时兼顾,要推进积极的亚洲外交政策,以期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果,福田被普遍认为是自民党内的温和派,他的作风将是:尽可能地避免激进而讲究稳健,避免空谈而讲究务实,避免对抗而讲究协调,尤其更讲究外交手腕和灵活策略。  相似文献   
4.
除古巴外,中国学者一般把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阿根廷、巴西、智利、乌拉圭等国政府看成左翼政府.大多数中国学者认为,拉美的左翼政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务实和温和的"温和派",另一类是比较激进的.拉美左翼政府在对内政策方面,政治上,一般都通过召开立宪大会,通过制订新宪法或修改原有宪法等手段,延长总统任期,以巩固其执政地位;在执政理念上,拉美激进左派执政的委内瑞拉、厄瓜多尔提出了"21世纪社会主义",玻利维亚提出了"社群社会主义",温和左派巴西劳工党提出了"劳工社会主义",智利、乌拉圭等左派则提出了"社会民主主义".在对外政策调整方面,拉美左翼政府的反美情绪有所上升,注重推动地区一体化,更加重视对外关系的多元化.拉美左翼上台执政对中拉关系的影响有利有弊.我们应该积极关注拉美左派政府的诉求,时它们所采取的国有化政策应表示理解,对它们所采取的民族主义保护主义措施,导致中拉贸易出现的摩擦和争端,我们应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交涉;应防止拉美左翼政府打"中国牌".  相似文献   
5.
于时语 《南风窗》2008,(2):71-72
如果奥巴马获得民主党提名,不仅可能出现第三党候选人搅局,也会增加共和党内温和派的胜算;如果希拉里获得提名,则会增加共和党右翼候选人的胜算。  相似文献   
6.
李军保 《国际资料信息》2005,48(8):28-31,44
广义的宗教政治反对派,包括那些开展各种合法的政治斗争、社会活动和宗教慈善活动的温和派穆斯林组织,同时也包括那些诉诸暴力恐怖活动的“极端派”。从教派归属看,既有主流的逊尼派宗教政治反对派,还有少数的激进什叶派反政府分子。一、逊尼派极端原教旨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指主张复兴伊斯兰教,使其回到最初的原始教义,履行先知穆罕默德的遗训恢复《古兰经》、圣训真正精神的宗教神学思潮。沙特官方的伊斯兰思想即是原教旨主义。这是因为该国宣称按照伊斯兰教法中最原始的部分,即《古兰经》和圣训来进行统治。因此,沙特国内的反正统伊斯…  相似文献   
7.
近5年来,伊朗政坛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温和派政治力量的崛起。温和派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主要缘于伊朗国内外形势,得益于温和派自身在选举中与改革派结盟、选民对温和主义政治理念的广泛接受。鲁哈尼总统作为温和派政治力量的领袖一直践行温和主义的内外政策,就是对内推进经济改革、对外同世界各国进行建设性交流,带有明显的务实主义特征。在温和主义政治思想的指导下,鲁哈尼第一任期内在经济和外交领域取得了亮丽的成果。其第二任期仍在沿着理性、改革和温和之路前行,既努力发展经济又深化同国际社会的互动,但面临国内外的诸多挑战,尤其是来自特朗普政府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同族群优势主要包括当地环境、人力情报和民众动员等三个方面,各方都有机会去利用同族群优势,争取在少数族群叛乱与反叛乱斗争态势中的优势。政府平叛策略应强调发挥温和派的作用,从而在同族群因素方面削弱、抵消乃至胜过叛乱组织的相对优势。同族群平叛优势的作用机制在于控制人口和争夺民心两个方面,当政府控制足够多的当地人口时,叛乱组织就无法在族群内部招募到足够的人员,以补充在政府平叛行动中损失的成员;而拥有民众支持的意义则在于,虽然有了民众支持并不必然平息叛乱,但是没有民众支持是无法平息叛乱的,叛乱组织将一直具备持续甚至升级叛乱的民众基础。为了考察同族群平叛优势的效用,根据温和派是否具备相对于叛乱组织的实力优势和是否拥有平叛行动主导权,有四种不同策略下的平叛效果考察框架。结合印度政府治理和平息锡克叛乱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平叛行动,详细解读印度政府、锡克叛乱组织和温和派在各阶段的策略选择,以及如何影响同族群优势的平叛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阿富汗战略”不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在华盛顿,人们谈论更多的是“阿富巴基”战略——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一并考虑的战略。奥巴马的“阿富巴基”战略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在这一地区派遣更多士兵、提供更多资金、建设更多学校、运送更多炸弹、控制更多街道,再加上同“温和派”谈判。奥巴马认为,在“阿富巴基”战略中,美国必须获胜,如果西方撤退,阿富汗就会重新落入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之手,甚至拥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都有可能被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掌控,那对美国来说将是末日来临般的灾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军队内部派别之争的角度,分析了1964~1985年期间巴西军政权兴衰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西远征军的派出,导致军队内部形成了两大派别,两大派别间存在不同的政治主张。1964~1967年,温和派在政府内占优势,但强硬派也保持较大影响,这一时期威权主义政治体制初步形成,但还保留了一定的民主程序。1967~1974年强硬派控制政府,实行了政治高压政策,威权主义体制进一步强化。1974~1985年温和派重新崛起,强硬派被削弱,军政府推行了政治开放政策,并最终于1985年实现"还政于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