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1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昂潘副秘书长您好!感谢您接受《现代世界警察》杂志的专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作为副秘书长,您具体分管哪些工作。昂潘:非常感谢你能够抽出时间来中心参观和采访。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2006,(4):35-35
2006年10月27日,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在昆明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是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按国家大开放战略,为充分发挥云南省在“走出去”中的区位优势,推动全省社科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云南省毗邻东南亚、南亚,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有着长期、密切的联系。云南的东南亚、南亚研究历史悠久,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东南亚、南亚研究成果显著,对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云南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云南参与大湄公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进展、障碍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对中国和东南亚5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在过去的若干年里,这一合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以至于这些问题和矛盾严重阻碍了进一步的合作与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障碍,文章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希望突破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余海秋 《东南亚》2006,(3):44-44
6月27日上午,泰国孔敬大学湄公河流域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耀瓦拉·阿披差弯拉落博士到东南亚研究所访问并与我所人员进行座谈。东南亚所所长王士录研究员首先向来访的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然后简要介绍了社科院及东南亚所的历史与现状、与泰国各院所友好往来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七月的昆明,花团锦簇,生机勃勃。我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的各位贵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云南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华松 《东南亚》2006,(1):28-34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云南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从不同层面积极参与各种对内对外的区域经济合作,其中包括对外的大湄公河次区域(以下简称GMS)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黄金四角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对内的西南六省区七方合作、南贵昆区域合作、滇沪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应当说,参与这些合作,都不同程度地使云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的发展。但是,多种合作机制重叠交叉,齐头并进,也使合作具有流于形式的可能。因此,对这种“多重构区域合作”进行优化与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朱杰进  诺馥思 《外交评论》2020,(3):45-68,I0002,I0003
为什么在湄公河流域已经存在数十个国际合作机制的情况下,还要建立澜湄合作(LMC)这一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既有研究大多强调湄公河流域大国国际制度主导权竞争的宏观背景因素,而较少关注澜湄合作机制的新制度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即澜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究竟"新在何处"。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等既有国际机制相比,澜湄合作机制具有两大新的制度特征:一是议题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议题外,还增加了区域安全合作以及水资源合作等新议题;二是集中程度更高,与之前合作机制主要由"职能部门引领"以及"借用"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国际秘书处的做法不同,澜湄合作机制采取了"领导人引领、各部门参与"的机制运行模式,并逐步建立独立的国际秘书处。通过运用国际制度理性设计的理论模型,本文考察了在湄公河流域国际合作中上游国家与下游国家之间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分配问题和执行问题,并以此解释了澜湄合作新制度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沙少波  谭笑 《法制与社会》2012,(20):209-210
本文在对边境涉外管理协调机制进行初步界定的基础上,对大湄公河次区域中现有协调机制特点及缺陷做了初步的分析与评估,同时对增强该区域边境涉外管理现有协调机制效用的举措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10周年以来,不仅有效打击并遏制了跨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维护了湄公河流域的安全与稳定,而且还较好地开展了救助服务和帮扶援助活动,并成功地开创了国际执法合作典型与示范。四国联合巡逻执法10周年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实际效果分析,需要充分激发各方主动性;从具体对策而言,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关键环节探究,离不开参与方的赋能赋权;从前景展望来看,仍需完善长效的协同措施。针对目前联合巡逻执法的不足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加强警情研判和风险预警,注重犯罪预防;重视科技赋能,发挥现代科技的支撑作用;注重人文交流,调动沿线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深化合作机制,共筑联合巡逻执法共同体等,这些措施将成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从应急补水看澜湄合作机制下的跨境水资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励  卢光盛 《国际展望》2016,(5):95-112
水资源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也是保护中国水资源开发权利,把握中南半岛地区关系发展主动权,重构水资源合作新格局及实施河海战略的关键一步。2016年3月,在中国牺牲自身利益援助下湄公河国家补水后,仍受到部分国家与国际舆论的诟病。本文从补水事件与国际舆情切入,分析域内外各利益体的意图、行为模式与地区内缺少有效水资源合作机制的现象,并探讨在澜湄合作机制下建立水资源合作机制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最后提出中国在建设水资源合作机制过程中,要从理念、内涵、机制、国际合作、舆论宣传与互信建设等方面着手,打造新型水合作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