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心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董桥 《廉政瞭望》2012,(18):3-3
学者张者问杨绛:“你们那一代知识分子1949年完全可以离开大陆,为什么留下来了?”杨绛说:“很奇怪,现在的人连这一点都不理解。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祖国。当时离开大陆有三个选择:一个是去台湾,第二个是去香港,第三种选择去国外。  相似文献   
3.
刘燕 《黄埔》2009,(3):9-9
2009年3月10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天伦松鹤酒店隆重举办“两会”代表、委员和在京黄埔亲属联谊招待会。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黄埔同学和部分知名黄埔同学亲属近60人欢聚一堂,同抒爱国心,共叙黄埔情。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与房秩五同乡情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飞 《党史纵横》2009,(4):52-54
陈独秀与房秩五,一个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民主革命家.一个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教育家.两人相识于安庆青年励志社,相知于携手创办《安徽俗话报》的进步活动中.共同的兴趣和强烈的爱国心,使陈独秀与房秩五在岁月的磨砺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5.
王身璋 《黄埔》2007,(3):15-15
黄埔军校对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青年人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由于爱国心切,我高中毕业后,便报考了成都黄埔军校二十三期。通过入伍生及辎重兵特科训练后,我提前于1949年12月毕业。当时,人民解放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大西南进军,中共地下工作者加紧做黄埔军校的策反工作,从而使我们二十三期的学生于1949年12月25日在四川郫县光荣起义,从此获得新生,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6.
2019年的10月1日,祖国70华诞,举世瞩目、举国欢庆!70年风雨兼程,70载壮丽辉煌。北京市政协委员和全国人民、首都人民一起,融入庆祝祖国华诞的热潮中,真情讲述新中国的辉煌故事,积极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各项活动和服务保障,在政协委员的岗位上,谱写报效祖国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7.
历史,总会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唱响爱国心、弘扬报国志的力量。2019年,深深印刻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里。同样留下难忘记忆的,还有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2019年,可以欣慰地说,我履行了一个全天候"责任委员"的使命和担当!  相似文献   
8.
《军队党的生活》2011,(12):12-12
励志篇 常怀抱,爱国心,立大志,守海疆。 人之春,在青年,光阴迫,惜时间。 欲立业,学为本,学有成,靠后天。 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  相似文献   
9.
我叫吴钟华,今年73岁,退休前是外交官。由于工作原因,我到过天涯海角,常年身处他乡,但我的一颗中阳心从未改变。北京精神的核心是爱圈。我在职时,我的工作体现了我这个北京人的爱国心。退休后,我的生活仍充满祖国情。  相似文献   
10.
尹伊 《黄埔》2007,(4):30-31
1936年秋,国家处在多难之秋。我在上海执教,经友人电邀,决定投笔从戎,北上投考二十九军军训团,至投考之前经友人介绍初步了解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是西北军冯玉祥将军的系统,素质好,训练严格,纪律明,爱国心切,战斗力强,是一支强大的抗战力量,曾在喜峰口杀敌有光荣战绩。入团半年多一直徒手基本操练,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的紧要关头,团部方匆匆发下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