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1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107篇
工人农民   121篇
世界政治   37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9篇
法律   2605篇
中国共产党   2673篇
中国政治   2941篇
政治理论   857篇
综合类   17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778篇
  2013年   853篇
  2012年   881篇
  2011年   984篇
  2010年   785篇
  2009年   949篇
  2008年   1123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626篇
  2005年   705篇
  2004年   501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565篇
  2001年   425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中女性地位较低的刻板印象,正在被一系列消费数字所改变。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不同人生阶段、不同职业女性的一系列购买举动,更是凸显了女性强大的消费意愿。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学理论》2021,(1)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鲜明特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既包含了厚植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的价值底蕴,又凸显了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诉求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评判党的政策思路和执政行为是否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对于在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诸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义淮,名罗济,号定涛。1918年1月3日出生在四川省荣昌县复兴乡(今重庆市荣昌区远觉镇)一个乡绅家庭。1938年3月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6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2月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历任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政治处宣传股长、山东军区第五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华东野战军九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文化教授会主任、军事学院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6.
全面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进程中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而且要深刻理解它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斗争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制度源于经济基础又服务于经济基础。中国制度建设,攸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中国之治凸显制度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重要的制度创举,必将对我国文化建设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重大的积极影响。深入理解和把握根本制度,需要科学阐发其内蕴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主体逻辑和实践逻辑。其中,价值逻辑是前提,理论逻辑是基础,历史逻辑是根据,主体逻辑是支撑,实践逻辑是关键。透彻理解和把握"五重逻辑",才能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夯实制度自信,并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并由该委员会对法官履职是否构成违法审判提供专业意见,是完善法官惩戒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制度创新。对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定位与职能,学界的建议与实际的制度建构并不完全一致。各地在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的过程中,因对其法律地位的理解不深、不透甚至存在偏差,导致其处于“无功能”的状态。作为一个全新的制度设计,在有域外先例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吸收其有益经验,再根据中国现实国情来建构,是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应根据修订后的我国《法官法》对法官惩戒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在明确法官惩戒委员会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在设立主体、委员构成、设立模式上下功夫,并做好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衔接工作,确保法官惩戒委员会依法建构并保证制度得以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9.
张丽新 《奋斗》2020,(1):26-2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坚守“人民立场”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广泛、真实、管用的人民民主必须遵循的政治初心,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归宿。国家治理应体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应坚守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白呈明 《河北法学》2003,21(2):51-54
在大量的村民状告村委会及村民小组有关“村民待遇”的案件中 ,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村委会及村民小组的法律地位问题 ,二是“村民”资格的确认问题。我们认为 ,村委会及村民小组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 ,仅是“村自治体”的一个组织机构 ,因而不能成为独立的诉讼主体。关于“村民”资格的认定 ,传统的做法是以“户籍”为依据 ,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其面临挑战。基于对“村”自身属性的认识 ,我们认为“村民”资格的取得、变动与丧失宜由村自治章程来安排 ,而不宜再惟户籍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