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旭 《今日浙江》2015,(1):58-59
谈及中国戏曲之美,人们总是会想到舞台上的流光溢彩、青衣水袖和莺啼婉转,但另有一种粗犷、古老、野性的美,乍一看让人惊讶,但又不得不为其淋漓尽致地情感表达所感动。就像野兽画派,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艺术效果。宁海平调就是此类戏曲艺术中的佼佼者。宁海地处浙江东部沿海,背靠高山峻岭,面对汪洋大海,当地人民上山下海,劳作十分辛苦,对演绎传统伦理道德,忠奸分明、主题鲜明的戏曲非常喜爱。清代《竹枝词》中说:"元  相似文献   
2.
傅国涌 《同舟共进》2011,(10):12-15
民国不是打出来,而是谈出来的、对话对出来的。如果说“剿抚并用、以抚为主”只是传统的老办法,那么,走到对话桌上,以和平谈判来解决政治危机,就是前所未有的新办法,在中国历史上尚无先例。辛亥时期的民谣《海上光复竹枝词》反映了当时情景:“议事厅前颇认真,安排西捕辟行人。同居一国开和议,今日君民势已均。”  相似文献   
3.
徐明庭 《世纪行》2008,(7):33-35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长期流寓汉口的姚江f今浙江余姚市)名士叶调元,刊行了他花费10年心力写成的《汉口竹枝词》。这本诗集不但在清代的武汉、北京与上海等地受到好评,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晚期的北京,流行着一种语言通俗、七言四句的诗体——竹枝词。这些通俗诗,描述了清代北京的风土民情,记述了清代北京的生活时尚,表现了清王廷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那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标记,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帝都末期城市生活状貌的文本,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段天顺先生所著《竹枝斋诗稿》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段天顺先生现为北京诗词学会会长,年近八旬,仍不辍诗词创作,尤倡导力行竹枝词的写作,在诗坛具有影响。已出版的著作有《燕水古今谈》、《燕水竹枝词》、  相似文献   
6.
恩施竹枝词,既包括恩施土家文人的创作,又包括曾在恩施做官任职或游历之士的创作。其内容多描写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山水景物、民俗风情,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时竹枝词的言语表达又具有诗歌的独特艺术风格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四川人能吃辣、爱吃辣,须臾不离辣椒红油。清末民初邢锦生的《锦城竹枝词》有这么一首:“豆花凉粉妙调和,日日担从市上过。生小女儿偏嗜辣,红油满碗不嫌多。”  相似文献   
8.
《竹枝斋诗稿》是段天顺先生的一部诗集。竹枝词是从民歌肌体里滋生出来的一种文人诗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从诗体的形式看,它和七言绝句一样,都是七言四句(也有五言四句)。  相似文献   
9.
竹枝词源于民间歌舞。竹枝词里的爱情诗,也是从民间情歌里提炼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保留了浓郁鲜活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土特色;另一方面又经过文人的艺术加工,形成优美深邃的意境。它纯美动人,情思质朴,光彩熠熠,可以说是我国从唐至清一千多年来普通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写照。  相似文献   
10.
张元同志:你好!应该说,你的来信道出了当下一些基层干部的共同感受与心声。“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清末吾庐孺的这首《京华慷慨竹枝词·饭局》,多多少少刻画出那些“赶”局者的无奈和辛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