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号学分析的方式解构中美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形象,通过对比电影叙事中的人物设定、超能力与武器、价值观投射和叙事解构,不难发现在新时期中美两国均通过电影中的英雄形象进行价值观与文化输出。美国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形象已日渐式微,而中国电影中反映的兼具人文主义情怀与大国担当的英雄形象则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于婷 《学理论》2013,(20):172-173
通过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行为语义学家查尔斯.莫里斯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对苏轼的《江城子》三个英译本中相关的文化问题翻译处理手段作一个描述性的比较研究,从语言符号的言内意义、指称意义以及语用意义的角度来探讨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翻译时应先保证语用意义的传递,并且尽量兼顾言内意义和指称意义,达到文化信息的最小损失。  相似文献   
3.
词汇学习是贯穿整个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目前,在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一直困扰着学生,制约着学生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符号学的意义观是把词汇的意义放在宏大的社会文化背景构成的语境中去考察,为词汇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与实施者,应该运用该理论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词汇学习观,找到实用的词汇学习方法,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陈爱如  黄国权 《前沿》2013,(1):129-132
符号学理论的发展是随着文化自觉而不断走进人类社会,走进人类心灵深处的,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存在和发展有其独特的人文因素和时代特点。符号学的概念从最纯粹机械构成过渡到意义域,又不自觉地引论到自觉的理论构筑,是学科日臻成熟的发展经历,但符号学的发展又绝非止步于此,而是在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和不同概念性图式的多重探讨中得以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5.
罗兰·巴尔特是法国20世纪符号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符号理论,主要集中于《神话学》一书中,《神话学》实际上是从传播符号的角度对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做的批判。解读这一文本,对于理解巴尔特的符号理论,解读现代视觉文化具有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符号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符号学和逻辑学研究的新进展证明两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阐释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符号学与逻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晓 《廉政瞭望》2013,(17):59-59
官员问责,成为了行政问责制度中最显眼、最为人关注而其实可能是最不重要的符号。7月,国务院问责吉林两起特大事故,两名副省长受处分。8月,在山西襄汾溃坝事故问责中,被撤去党内职务的原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复出,任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官员问责再次被引入舆论中心。此时距2003年“非典”“问责风暴”刚好十年。十年,官员问责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8.
符号学作为以哲学为基础的跨学科方法论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皮尔斯符号学原理与刑事证据科学对于真相的认知具有内在一致性.将刑事证据转化为符号并运用符号语法学、批判逻辑学及普遍修辞学等符号规则阐释证据的真实关联性,构建证据符号学的研究纲要,有助于为法官自由裁量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法律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一、作为经济活动的广告 广告的出现和社会经济发展及观念直接相关.在现代生产体制下,产品能否推销出去,关系着整个生产环节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正值时代变革,各种思潮纷纷涌现,学术界的论战声也此起彼伏。1964年,由罗兰·巴特为首的新批评和以皮卡尔为代表的学院派围绕作品的意义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这场论战在当时的法国学术界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巴特作为新批评的代言人引领起了一股文学批评的新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