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岳 《前线》2020,(5):93-94
劳工生活真苦历史教科书上一般这样概括:旧社会的中国劳苦大众生活得水深火热、饥寒交迫。那么,能“量化”这种宏大叙事吗?《新青年》1920年5月7卷6号刊发的李幽影《北京劳动状况》一文,介绍了北京36类行业或工人做工、收入的状况。这是一次不错的“量化”尝试。这份调查涉及印制、印铸、电灯、地毯、造胰等9个现代产业或工种,产业工人每天劳动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月工资在7—29元之间不等,比如财政部印刷局工人8—15元不等、印铸局工人8—29元不等(工头35—55元)、造胰(即肥皂)工人8—9元,织布厂工人最低,只有7元。  相似文献   
2.
①在丹棱县双桥镇金藏村村民眼中,村主任徐其林致富点子多。上世纪90年代初,徐其林发动村民出钱集资建厂.变民间资金为民间资本。面对质疑和争议,他率先拿出自家的全部积蓄参与集资,并动员大家“敢闯敢干才有赚!”1993年,徐其林带领31户村民集资入股创办了丹棱县玻纤织布厂,最初的3个月,徐其林累瘦了15斤.  相似文献   
3.
1989年4月,杨行江担任团风县沈家大湾村党支部书记。为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一边为村里大事操劳,一边苦心经营村办织布厂。在担任村支书的6年时间里,杨行江为村里垫付资金7万多元。村里的变压器坏了,  相似文献   
4.
小保: 我原系织布厂女职工(集体所有制),现年40岁。1980年底参加工作,任挡车工,1990年1月参加了社保,1992年6月与福州市第二织布厂解除劳动关系。请问可以按原工龄继续参保缴费吗?  相似文献   
5.
人还没进院儿,就闻见数不清道不明的饭菜香味儿,一个劲儿地往鼻子里钻!每天出门进院,头一个打招呼的,准是田家大爷大妈,田家成了小院的传达室。大院临街三间南屋里,住着房东田大爷一家,老俩口养了一儿一女,只有燕子姐在身边,中学没毕业,赶上北京手表厂招工,考上了,每天起大早坐公共汽车往昌平赶,有时一忙,就住女工宿舍,很少回家。田大爷家里早年是买卖人,祖上在北城、南城都有房产。几经变迁,房产越来越少。南城这所老房前后院20好几间,公私合营时,大部分成了织布厂的厂房,老房东只得住进南房,屈就  相似文献   
6.
武汉国光织布厂是由市里划转到口区的一家改制不彻底、绝大多数职工没有改变身份、新公司没有组建的特困企业.外债高造1600万元.内欠职工生活费600余万元,企业运转仅仅依靠破旧零散的厂房出租来维持.全厂在册职工481人中下岗的就有453人。  相似文献   
7.
51岁的王志华.下岗前是原长春市色织布厂的销售科长。2002年,由于经济效益不好.单位倒闭.王志华被迫下岗。在下岗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好像失去了生活的坐标.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每天都在忧虑家庭的重担该如何来担。对于他来说.那时的天都是灰的。2004年的一天.无意翻看报纸的王志华突然眼前一亮.长春市劳动保障局公开向社会招聘“4050”人员担任公益性岗位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13岁的小学。前不久,某单位在我家房后不到5米处新建了一家织布厂,该厂的织布机不分昼夜地工作,强烈的噪音,吵得我家日夜不得安宁,影响了一家人正常的生活和休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