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Transminas,GPT)是参于机体氨基酸代谢的一类酶,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中。GPT 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线粒体型 GPT(m-GPT),存在于线粒体中,另一种为可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冰冻断裂技术处理组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实验性小鼠死后温度为20℃的潮湿环境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发现:死后3小时,肝细胞的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肿胀等形态学改变,细胞核改变较晚.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与死后经过时间有关,亦可作为推断机体死后经过时间的形态学指标.作者还讨论了冰冻断裂技术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解毒化瘀颗粒对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靶点,探讨其通过该信号通路调节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Wistar大鼠25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50只、模型组50只、复方组50只、解毒组50只、化瘀组50只),行90%肝切除,建立暴发型肝衰竭肝再生大鼠模型。在术后(6h、12h、24h、48h、72h)5个不同的时间点,每组各取8只大鼠处死,留取肝组织。运用硝酸还原酶法测肝组织中NO含量,ELISA测定肝组织c GM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谷氨酸受体(NR1、GluR1),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情况。结果解毒化瘀颗粒组大鼠肝组织NO与c GMP含量在6h和12h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NR1mRNA和i NOSmRNA在成模后6h和24h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GluR1mRNA表达各时间点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解毒化瘀颗粒通过调节NR1和i NOSmRNA表达,上调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促进肝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4.
鑫立 《新民周刊》2012,(19):82-83
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就在我们自己的体内,将来我们可以在自己身体内种植任何数量任何种类的组织,除了这里重点讨论的肝脏,还可以包括膀胱、气管、手指等,甚至还可生产所需要的细胞,最近的候选者可能是胸腺和胰腺细胞。  相似文献   
5.
在成功构建牛肝细胞培养模型和PC基因DNA竞争模板的基础上,采用竞争RT-PCR方法检测了丙酸钠和丙酮酸钠对体外培养新生牛单层肝细胞PC基因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随着丙酸钠浓度的升高,PC基因mRNA水平呈上升趋势,PC基因mRNA对丙酸钠的耐受范围较广;随着丙酮酸钠浓度的升高PC基因mRNA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肝细胞内PC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受丙酮酸钠浓度的调控,在一定范围内丙酮酸钠对PC基因mRNA的转录具有促进作用,而浓度过高时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脂多糖(1ipopolvsaccharide,LPS)诱导的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肝细胞系BRL细胞培养,用LPS、内质网应激诱导剂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acid,4-PBA)分别或组合处理肝细胞。用M1Tr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Heo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形态的变化,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和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和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结果LPS引起肝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并具有量效和时效关系,LPS诱导GRP78、CHOP、easpase-12和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上调:TG可引起肝细胞活力降低和细胞凋亡增加,并能加重LPS引起的肝细胞损伤;4-PBA明显抑制LPS引起的肝细胞凋亡增加。结论内质网应激拳与介导了T,PS引起的肝细胞凋亡.提示内盾网应激暑T,PS诱导肝细胞桶伤的节娶发病给径-  相似文献   
7.
人体死后肝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体死后肝脏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6例已知死亡时间的人体肝脏,根据离体肝脏所处的环境温度分为12—19%(A组)和20—27%(B组)两组,每组23例。在死后24~72h内每隔4h穿刺取肝组织1次,制成细胞悬液,经RNA酶消化,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被检测细胞中含不完整DNA的细胞数所占百分比,所得数据经Exp032V1.2软件计算N值。结果死后24~72h肝细胞N平均值,A组从10.91%增至49.72%,B组从16.22%增至69.63%。两组N平均值随死亡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高,与死亡时间有相关性,A组r值为:0.598,B组r值为0.77357。并且建立了不同环境温度对应的回归方程。结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死后24~72h内人体肝脏细胞DNA降解均随死亡时间的延长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相关数据可望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60只小鼠实验,分组观察环境温度为4℃和20℃、死后0、6、12、24、48和72h 肝脏的PPr、ATPase、CCO、ACP、ANAE、G-6-Pase、LDH、SDH、G6PD 和NADHD 等10种酶活性的组织化学改变。在4℃组,PPr 活性在死后6h 开始下降;死后72h,PPr 仅在少数肝细胞呈阳性反应;其余9种酶活性无明显改变。在20℃组,死后6h,PPr 活性明显下降,死后12h 变为阴性。死后48h,LDH 和ATPase 活性明显下降,死后72h 变为阴性。作者认为,死后组织中酶的改变规律有助于推断死后经过时间。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2,(2):43
1.发芽土豆:发芽、发青的土豆有毒,不能吃。2.新鲜的黄花菜:新鲜的黄花菜(金针菜)有毒,不能吃。3.未熟透四季豆:没有炒透的四季豆、扁豆有毒,吃不得。4.老鸡头:老鸡头(5年以上鸡头)有大毒,吃不得。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鹅新城疫(ND)的发病机理,用3株鹅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分别人工感染25日龄雏鸡,以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免疫组化(IHC)法检测攻毒鸡体内NDV抗原的分布及定位,研究了鹅新城疫病毒(NDV)对鸡的组织嗜性.结果显示,在试验鸡多种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NDV抗原,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及各种上皮细胞的胞浆内.结果表明,鹅NDV强毒株对鸡是一种泛嗜性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