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1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悄然兴起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中日两国也互相担忧对方的民族主义思潮,这已成为影响两国国民相互理解与信赖的因素之一。如何准确把握对方的社会思潮,消除消极因素和误解,是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做人十谈     
做人是一门学问。做人是一生的事。生活中常有人喟叹做人难,难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遇明主、不遇伯乐。难在不被人理解,反被人误解,好心当作驴肝肺,热面遇到冷屁股。若是一个人做了官,更感叹做官难。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负责;既要让上级认可,又要让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3.
许晓琬 《法制与社会》2013,(10):269-270
网络环境下,欠缺一套完整的电子纠错机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电子商务的纠纷.本文电子错误的性质分析,引用美国合同法的概念,建议对因出卖方的手写错误,合同可以根据显失公平而撤销;错误方如果是消费者,对于没有提供纠错机会的交易平台,消费者可以以显失公平而提出抗辩;对于认识错误,消费者可以基于重大误解给予撤销。  相似文献   
4.
金慧祯 《法制与社会》2013,(20):244-245
近年来网购商品标价错误事件屡见不鲜,司法实践中对商家可否因商品标价错误而主张重大误解从而撤销合同争议颇大。本文以我国民法规定为基础,在对重大误解的认定以及对重大误解条件下责任范围的考量中,纳入了学理解释和国外立法经验,从错误的原因和错误的表现形式来划分责任的承担,并在系统分析后回归到我国现行有效的民法体系以紧密结合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5.
周婧 《法制与社会》2013,(16):29-30
我国民事法律对重大误解的规定十分粗陋、笼统,难以应对我国司法实践中众多的重大误解案例。因此,需要从我国重大误解的制度现状出发,包括重大误解的含义、重大误解的构成、重大误解的法律适用情况,为我国重大误解制度的修正与突破寻求解决之路。  相似文献   
6.
徐英杰 《法制与社会》2013,(25):268-269
意思表示错误是造成意思表示瑕疵的重要事由。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意思表示错误制度,学理上对与此有关的很多问题还存在争议,本文拟从两大法系关于意思表示错误的比较研究、我国立法现状及意思表示错误有关问题的理解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于动机错误有二元论与一元论之争.二元论者囿于“错误”是“表意人非故意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理念,不得不将“性质错误”拟制为内容错误,将双方动机错误置于错误法外救济.此种处理模式导致错误理论日益复杂化,难以把握.一元论为了将动机错误从可救济的错误中排除出去,主要采用列举或者相对人可识别性的方式.列举方式的优点是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缺点是难免存在遗漏;相对人可识别性的方式无法妥善解决纯使他人受益的法律行为中的动机错误与双方动机错误问题.我国可以借鉴一元论和二元论的优点,尝试采用第三条路径,即“统分结合模式”:“分”就是坚持动机错误与表示错误的区分;“统”就是在司法解释中,将主观行为基础错误、性质错误以及纯使他人受益的法律行为中,成为行为人发出意思表示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的动机错误和表示错误一体纳入《民法总则》148条予以救济.  相似文献   
8.
张波 《当代党员》2013,(8):27-27
当前,社会对基层干部存在诸多误读、误解等现象。要破除这种误解,关键还是要从干部自己身上下功夫,在“为民务实清廉”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中,不如人意的事常常发生,如何才能解除烦恼和忧伤,这就需要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如果具有良好的人生态度,即使受了委屈,遭到别人的误解,也不会悲观失望;如果具有良好的人生态度,一些孤独的人,就懂得享受孤独提供给他的闲暇时光,生活中的许多活动都充满了乐趣,而孤独使你能够充分领略其美妙之处,这种福分不是那些忙碌的人可以享受的。  相似文献   
10.
每年教师节,媒体上总会出现一些争议的声音,那就是给教师送礼或教师收礼。有人甚至认为教师节已经沦落为“送礼节”,痛批师德败坏,建议取消教师节。作为一名曾经的中学教师,笔者以为,将教师节片面地认定为“送礼节”是一种误解,更是误导,会对广大普通教师造成莫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