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魏巍 《传承》2010,(27):72-73
赫尔德的思想曾在当时的欧洲风靡一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他的历史发展观包括人的发展、语言与文化的发展、民族主义观、社会发展观等诸多方面。赫尔德虽然不是唯物主义者,但他认为人是为社会而生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前进的自然过程。他敏锐地看到了社会历史发展辩证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陈会颖 《团结》2010,(4):40-41
民族特性是一种集体性的形象,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内在化本质特征。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赫尔德曾把民族特性比喻成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他认为各民族就像各自有着自己的根的树一样,按照自己自然的特性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3.
德国古典历史哲学是西方近代历史哲学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维柯、康德、赫尔德、黑格尔等等,但由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和时代的局限,导致了他们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马克思在继承其优秀成果的同时,以实践为核心,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历史哲学史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治理成为可能的几种治理因素“全球治理”这一命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关系学界逐步受到重视(罗西瑙在其著名的《没有政府的治理》中最早提出了“治理”的学术意义,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赫尔德主编的《全球治理》更深入地发展了全球治理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近代哲学将理性看做是人的本质。人在这种理解下成为超时空的、非历史的和去文化的空洞而抽象的存在。赫尔德认为,这种对人性的抽象理解是虚构的,无法真正说明现实人性的丰富性与具体性。在反思西方近代人性观的基础上,赫尔德开创了被以赛亚·伯林和查尔斯·泰勒概括为“表现主义”的人性新观念。这种新观念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给定的,而是在人实际生存的过程中,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创造和形成起来的,并因此深深植根于他所生活的世界和所归属的文化。这种表现主义的人性观主要体现在赫尔德的语言哲学中,并以他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文明都是18世纪以后成熟起来的关键词。两者分分合合,关系亲密却又微妙。史密斯认为文明近年崛起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首先归因于冷战突然终结,新的多极化国际秩序呼之欲出,特别是亨廷顿的文明与宗教冲突论,成为后冷战时代竞争的所谓结构原则。伊格尔顿等人以文明为法国传统,文化为德国传统的概括未必全面,但文化对于文明的所谓"俄狄浦斯情结",也不失为当年两者分道扬镳的一个写照。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愿意企盼理想主义的文化理念不是与文明割裂,反之在文明的层面上普及下来。唯其如此,世界共同体的理念,或将不仅仅是弥赛亚式的乌托邦梦想。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一个时代即将到来——那就是我们重新热爱我们的语言、复归我们的价值判断、遵守我们自己的原则、继承我们父辈的传统、学习和尊敬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8.
戴维·赫尔德(David Held)是一位享有很高声誉的政治理论家,也是一位多产的学者。他的主要代表著作有《民主的模式》、《民主与全球秩序》、《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等,在其2010年出版的《世界主义:观念与现实》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