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全国各地,只要是能和郑和沾上边的地方,都掀起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而南京作为国内与郑和联系最紧密的城市,更是早早就高调宣布,将投资4亿多元.整修市内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为让“郑和”成为各区的名片,从而能积极带动所属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南京的下关、白下、鼓楼等区更是早早动手,争艳“郑和”,各显身手。  相似文献   
2.
端木  阿勇 《党建文汇》2005,(8):23-23
今年是郑和奉旨“七下西洋”的首航之年。而令人不胜扼腕的是,中国恰在此时禁海,官方航海活动也以郑和七次出海后戛然而止,直到清朝后期才在外患逼迫下新建海军。郑和的事业成了一曲500余年无后续演出的“绝唱”!现在我们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从后来发生的历史及其教训看,似乎不那么值得“自豪”,却大大值得我们自省。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文论述了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印度尼西亚的经过,及其在印尼留下的诸如三保洞、三保庙、札克拉·陀惹大铜钟遗迹、遗物,以及"三保公鱼"和"郑和与榴莲"等神话传说.印尼的华人和当地其他民族对郑和遗迹、遗物的钟爱与向往,逐渐形成了"郑和崇拜",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印尼华人"郑和崇拜"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本文认为,印尼华人的"郑和崇拜"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已发展成为今天印尼民间文化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4.
郭渊  王静 《长白学刊》2005,(1):94-98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积淀,深刻地影响着明代对周边国家的外交行为,主要体现在重邻倚邻,亲仁善邻;强基固本,以德服邻;避战慎战,宁边安邻;礼义为先,厚往薄来;恩威并重,怀柔羁縻.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睦邻政策,是今天中国政府所推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的重要源泉和理论基础之一,对思考我国未来的周边安全战略不乏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在人民网福建频道举办的"国家战略福建机遇"——问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专题会上,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闽商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王日根教授提出书面发言。他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具有五大优势。一、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活跃人群是闽商。东南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数代闽商筚路蓝缕、辛勤耕耘的结晶。无论是官方组织的大规模航海行为,还是零星的民间航海行动,处处活跃着闽商、闽人的身影。郑和七下西洋,船队中的主要人物是福建人,如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论坛》2016,(8):I0002-I0003
在总结前几届郑和文化旅游节的基础上,今年7月11日,2016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郑和故里晋宇县隆重举办。来自柬埔寨、孟加拉、缅甸驻昆使领馆及上海、南京郑和研究会的嘉宾,郑和后裔,知名艺术家,市、县领导及省、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7.
丰富的侨力资源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之一。唐宋时期,就开始有闽人出海经商或移居东南亚和日本,明清时期福建人移民东南亚形成高潮。得沿海交通之便,福建是中国对外开放交流和向海外移民较早较多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更多的福建人走出国门,移居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据2006年侨情调查不完全统计,福建籍华侨华人有1260多万,其中,改革开放后出国的新华侨华人有110多万,  相似文献   
8.
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中国人以史无前例的规模走向海洋。在亲历下西洋的马欢笔下,当时明朝人所认识的西洋具体所指是"那没黎洋"——即今天的印度洋。七下印度洋全面贯通了古代陆海丝绸之路,联通了亚非欧,为区域史走向全球化做出了重要铺垫。鉴于迄今对郑和所下西洋的认识模糊不清,澄清七下西洋即七下印度洋,这对于郑和下西洋目的与史实以及明朝外交理念的探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马布雷(OMAR R.MAPURI)将本次峰会看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平台,他说:“中非关系可以上溯数个世纪,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到过东非。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独立自主。之后,中非外交关系逐渐建立起来。而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关系已不再局限在政府间,民间交流与合作也日渐增多。”在中非合作论坛建立的合作框架下,中非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商业合作显著进步,双边贸易和投资日渐繁荣。马布雷说:“中非合作论坛让中非人民走到一起,共同为消除贫困而奋斗,为求得生存的尊严而努力。”和平与稳定是…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民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它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华人移入与开发东南亚,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友好关系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