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正每逢岁末年初,冬去春来,旧时的中国文人总是要写上几首应景的诗,已成惯例。说得好听些,是风雅,说得刻薄些,是毛病。因为只要写了,必定拿出来,名曰献芹,实为邀好,那是令对方很尴尬的事。说好吧,真不好,说坏吧,又怕他脸上挂不住。因为这类应景诗,几百几千年写下来,成千上万人写下来,很难突破,很难创新。这种游名胜必题诗,逢年节必凑句,只是属于文人恶习而已。所以,历代的各种诗选,如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1,(10):61-61
陈世旭在8月17日的《羊城晚报》上撰文指出:听过一个笑话,说是有位哲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问两个男人,如果有人出100元买你们的爱妻,你们是否愿意,两个人都摇头。他又问,如果出100万呢?其中有一个点了头。他继续问道,100亿呢?结果另一个人也点了头。  相似文献   
3.
正惠州篇雨中游惠州西湖久秋雨一吟久天入碧波到瓮头歌久,荔枝。词人不幸家山幸,莫管西湖愁几多。9月15日至9月22日,有幸参加第五届"品鉴岭南一中国著名作家广东行"惠州、梅州采风活动,一行十人,谭淡、陈世旭、关仁山、刘玉民、储福金、王炳根、水运宪、肖克凡、邓刚,皆为文学界之翘楚。除关仁山外,我齿序最小,而叨随骥尾。真是个"一则以喜,一则以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13日,《光明日报》转载习近平主席发表于1998年第7期《当代人》杂志的文章《忆大山》,反映了习近平主席上世纪80年代在河北正定期间与作家贾大山的深厚友谊。已于1997年2月20日病逝的作家贾大山再度引起人们关注。本期刊发作家陈世旭的文章,从另一角度为之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