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0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唐太宗亲征之役的终结之战——安市攻防战的意义一直被后世史学家及政治家所曲解。公元644年,高句丽莫离支盖苏文联合百济进攻新罗,唐太宗派使屡次调解未果,唐太宗遂领兵攻打高句丽。安市之战唐军尝试各种办法攻城,均未成功,后降诏班师。安市之战唐军失利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以及偶然因素三个方面。安市之战虽然以唐军失败而告终,但是此战极大地削弱了高句丽的实力,摧毁了高句丽的抵抗意志,因此安市之战只是延缓了高句丽灭亡的时间,而未能真正挽救高句丽政权。  相似文献   
2.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的一天,东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中,一支不大的队伍艰难地开路前行。领头的是一个22岁的年轻人,他身材健壮高大,携带弓箭。走到沸流水边的卒本川一带,队伍停留下来,在这里搭起茅棚,建立了一个国家,实际就是一个村落。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东征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中国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大唐盛世即将来临。这一年,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成继位。大唐立国之初,正在平灭各地割据,对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国一视同仁,同时册封为藩属。但是高句丽仍企图独霸一方,和北方的突厥结盟对抗唐朝,还切断了新罗和百济的入唐陆路,防止二者同唐朝交通。新罗、百济改走海路,到长安告状,要求制止高句丽的恶行。唐高祖派使者到高句丽调解,荣留王不敢再抗命,当即封表谢罪。  相似文献   
4.
朝鲜在唐、明两朝两次主动进攻,成功北扩,造成了南北朝鲜近千年不死的扩张野心。因此,向北领土扩张的历史所形成的民族性格,才是今天南北双方都对我国东北虎视眈眈的真正源头。  相似文献   
5.
正他节俭、谦恭,以至于无人不认为,作为次子的他,远比兄长、太子杨勇贤明能干。当他把陈后主谥号定为"炀"时,肯定不会想到身后的这一刻:李渊毫不留情的给了杨广同样的谥号。要知道,当初李渊在得到炀帝死讯后,曾"哭之恸":"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  相似文献   
6.
君臣之间     
佚名 《党政论坛》2011,(14):55-55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诏命房玄龄留守长安,把朝政大权全部委托给他,让他“得以便宜从事,不复奏请”。有一天,房玄龄正在留守衙门办公,有人突然闯进来,口口声声说要告密。房玄龄问他告谁的密,那人说:“告你的密!”房玄龄一听,连想都没想,立刻命人准备车马,把这个告密者直接送到了前线。  相似文献   
7.
抚顺市顺城区,坐落在浑河北岸,区域面积348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是集千年古城历史与现代都市风貌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区,是抚顺市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作为沈抚同城化建设的重要节点,顺城区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更加明显。顺城区人文景色优美--境内北山南水,山清水秀,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都市风貌于一体。满乡韵味、汉墓遗址、高句丽新城、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开展“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简称“东北工程”),对东北地区高句丽遗址的实地考察和历史解释公开以来,就引起了韩国关注。而随着吉林集安市高句丽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正>诸葛亮——最成功的计谋秀《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是官场成功政治秀的代表。三顾茅庐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求贤若渴,更是诸葛亮经世奇才展示前的摆谱作秀。诸葛亮三气周瑜致其气绝而亡后,还与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在立国之初,战争对其国力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论述了长期战争与高句丽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高句丽长期战争乃是其扩张政策的产物,该政策对高句丽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了长寿王之后高句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其对外扩张政策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句丽社会发展的停滞,从而指出长期战争是高句丽灭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