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假说演绎法从培根和惠更斯到波普尔经历了巨大的理论变迁.刑事诉讼和警方侦查的观点受到了假说理论的影响,并且从中获得了观念进步诉讼理念更符合科学,客观的假说意识形成,推理方法论系统和层次更加清楚,批判性思维增强.  相似文献   
2.
日本战后新日本主义叙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出现的"日本主义"为旧日本主义,而战败后的"日本主义"则为新日本主义。两个时期的"日本主义"都以"日本论"与"日本人论"为标识。自省—自信—自负,成为新旧"日本主义"共有的心路历程。总体而言,新日本主义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性质也随时而异,其早期的对战争的反省与中期的对"成功"的思考,曾给予历史以重要的启示,而后期的"自负"、"膨胀"意识的产生,则是一种危险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孙作生 《青年论坛》2010,(6):140-142
外语教师对二语习得者的情感过滤起主导作用,对二语习得者情感过滤的正确引导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如下策略: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身权威;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改变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保护学生自尊心。  相似文献   
4.
韦伯一个世纪前提出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在东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关切性,它体现在韦伯中国命题的相关内容中.自从韦伯命题诞生以来,出现了大量研究东亚现代化的学者对韦伯命题的解释和回应,但这些观点却并不足以完全否证韦伯命题.韦伯命题中包含的合理内核依然是我们理解东亚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关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顾征 《青年论坛》2011,(3):146-148
外语听力焦虑作为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学生的听力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确实普遍存在外语听力焦虑问题;学生使用外语听力策略与外语焦虑程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因此,英语教师应该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听力焦虑问题,通过创造友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加强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培养等方式,缓解学生的听力焦虑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职英语写作课多数强调应用文及应试议论文的教学,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输入和输出理论,平衡输入和输出,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切实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思维和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重要的非逻辑思维方法,直觉思维在形成侦查假说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不同于其他思维方法的显著的本质特征。在形成侦查假说中,直觉思维的发挥作用是具有一定基础的,而且在作用形式上也是多样的。虽然直觉思维在形成侦查假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直觉思维在形成侦查假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卜振兴  陈欣 《中国发展》2010,10(4):36-43
市场结构和技术创新一直是中国产业发展中的两个热点问题,它们对产业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该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国内相关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集中度与研发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产业集中度对中国高技术产业R&D强度的影响是负向显著的,这一结果是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侦查假说与无罪推定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假说是一种查明事实真相的科学认识方法,而无罪推定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二者分属不同领域,不可混淆。现代侦查既是认识活动,更是执法活动,因而必须坚持科学方法与法治原则的有机结合。特别在“作案人假说”中,必须坚持以无罪推定原则指导侦查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丁玉海 《行政与法》2010,(8):109-111
逻辑起点是理论体系构建的"阿基米德点",是理论体系赖以合理存在和深入发展的基础和依据。目前,法律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存在的认识误区以及选择混乱,业已松动了法律的经济分析的根基。有鉴于此,对法律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的正确定位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深远。为此,将主流法律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正确定位于理性人假设,这不仅能夯实法律的经济分析的根基,而且也因其放松对真实性的要求进而能有力地促进法律的经济分析的"中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