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7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时代处于一个“非常时期” ,即有别于日常政治的宪法政治时期。因此 ,政治国家的问题是我国宪法的理论基础 ,目前法学界倡言的法治主义属于一种市民社会的规则之治 ,但如何把法律人的法律上升为政治家的法律 ,或者说如何处理民法与政治法的关系 ,是当前我们国家宪法政治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对此 ,欧洲大陆国家的公法理论和英美传统的阿克曼的宪法政治学说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山西省正处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重视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才能使道路交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山西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分析研究,必须在全面系统分析历年来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与减少交通事故的具体对策,而且要结合山西省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较为科学、综合性的安全管理规划。  相似文献   
3.
即时取得是现代民法中保障交易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占有改定作为动产交易的一项特殊交付方式应当适用即时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4.
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一直是我国公安机关工作的根本路线,并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的专群工作体制已不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因此,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专群工作新机制就成为当前公安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十年土地革命时期。期间党与红军内部出现了"右"倾悲观思潮,并几度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对此,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给予了科学回答,形成了毛泽东信念观:坚定信念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坚信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与发展既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坚信星火必燎原,中国革命高潮必将到来。毛泽东信念观的形成是大革命失败后时局变化的产物,是实行正确政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人口结构、就业形态、新时代的健康政策与脱贫攻坚任务、技术发展等宏观环境,为“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立足“十一五”到“十三五”医疗保障从无到有、从制度全民覆盖到实践全民覆盖、待遇水平持续提升、各项机制跨越式发展等发展脉络,“十四五”时期医疗保障的发展思路应定位于守正、发展与创新。第一,坚守公平共享与切实保障的发展理念;第二,回应健康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医保制度现状,在待遇保障、筹资机制、支付方式、基金监管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第三,直面新形势的新挑战,在新业态人员参保、大病保障、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资金统筹衔接等方面实现创新与突破。目标是在“十四五”时期实现一个全民享有、公平适度、法治规范、高效便捷、协同联动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劳工群体性事件的客观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劳工群体性事件呈急剧增加态势。此类事件的频繁爆发有其深刻的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盟书--春秋时代特殊的法律文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盟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应用文体,随着会盟制度的兴盛而繁荣起来,其应用与创作在春秋时代达到了顶峰。从盟书的写定、结构、保存与援引来看,盟书是春秋时代的一种特殊的法律文书,具有规范行为、监督各方践履相关协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额较大”的认定是盗窃罪定罪量刑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司法解释采用了数额属性多元化的认定方法,既缺乏理论基础,也难以有效指导实务。司法裁判虽倾向于重视处罚的实质合理性,但并未形成统一的认定规则。通过梳理不同立法例下“损失”要素的定位,可以形成“占有转移”与“财产损失”两种视角下“数额较大”认定的理论方案。基于整体财产保护理念的以客观实质损失作为认定基准的方案,存在忽视我国刑法不同条款对“数额性后果”表述上的差异、对司法实践的认识以偏概全、不能妥适处理轻微实施盗窃的出罪等问题。相对而言,立足个别财产保护思想、以占有转移数额为基础,同时考虑主观指向数额的方案凸显了主观要件对不法和责任的制约,能周延地应对各种案型,值得肯定。该方案的具体规则是:先确定基础性数额即占有转移的财物价值“较大”,以此作为数额上限,再考察故意、排除意思、利用意思等主观要件指向的数额,各数额均需达到“较大”,最终的“数额较大”,是经此多种数额共同认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Labor History》2012,53(5):541-565
Abstract

The Comintern’s Third Period, 1928–1934, based on Stalin’s ‘second revolution’ in Russia, capitalist crisis and the claim that social democracy and fascism were twins, generated sectarian, ultra-left politics which proved inimical to Communist activity in trade unions. This article sheds new light on that issue by exploring three connected episodes: the British party’s (CPGB) renewed turn to the unions, heralded in the January resolution of 1932; the roles the Comintern and CPGB leader Harry Pollitt played in this initiative; and the subsequent attempt by Pollitt to revise the politics of union work. This triptych reviews both primary sources and recent historiography. It argues that some accounts have overestimated the novelty of the January resolution, blurred its meaning and exaggerated Pollitt’s part in it. The resolution did not attempt to change the line but its application. Its impact was limited. Bids to go beyond it were muddled and unsuccessful. The 1933 move towards the united front, and subsequently the popular front, was of greater significance in creating an effective Communist presence in trade unions than the events of 1931–1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