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尹明生 《行政与法》2005,(5):115-116,119
《担保法解释》暗含禁止公司为股东与个人债务提供担保之意。在中福实业公司担保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的思路是:股东会决议通过的公司为公司股东债务提供担保有效。在幸福实业担保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的立场是: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的公司为公司股东债务提供担保也一律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在公司对外担保效力问题的立场有些含混。  相似文献   
2.
资产专用性与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衰退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而充分认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受制于资产专用性,是解决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转型的前提,有效地解决专用性的物质资产和人力资产的转换是加速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固革命根据地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否存有联系的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史料佐证,早在1928年,东固与井冈山革命根据之间就建有联系。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并最终与江西红二、四团在东固的会师,是两支革命力量进一步加强融合。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特别是发展环保型、生态型农业产业则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探索性工作.本文重点探讨了发展特色环保农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发展环保农业的途径和政府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如何应对新经济的挑战,是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本文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调整的重点,并通过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用产业全球化的思维、合理引导外资投资、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等方面浅谈了我国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抗战至抗战胜利初期 ,陕甘宁边区逐步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选举法规 ,同时 ,在选举实践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创造与积累了若干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孔祥发 《行政与法》2006,1(5):77-79
行政指导在市场经济国家相继出现和广泛运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学的影响来看,行政指导乃是社会效果等理念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变革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县域经济也是“三农”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这种发展却往往伴随着资源耗竭与环境破坏。要实现我国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动县域经济产业技术体系变革。通过对国外可持续经济理论的分析,结合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将科技进步视为实现可持续性县域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以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县域经济产业;以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为中心,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平台;以行政立法,经济杠杆等手段,激发县域经济体系中的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 ,要抓住这次振兴的机遇 ,推动本省经济的发展。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战略重点和具体措施 ,并要打一场体制创新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0.
对《证券法》的民事制度增设和完善工作的必要性 ,人们已达成普遍的共识。本文的行文正是基于如此基调之下 ,结合银广夏虚假信息披露案 ;同时从经济学角度 ,进一步分析虚假信息民事制度设立的可行性和效率性 ,作出一套完整、明晰的虚假信息民事制度的设计 (选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