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8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抗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灭活O型口蹄疫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4次后,取致敏的脾B淋巴细胞和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2周,经间接ELISA法筛选,最终获得了3株抗O型FMDV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F1、2G7和6H4。血清学试验证明该McAbs能与FMDV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采集四川省农村散养的鸡、鸭、鹅、鹌鹑、鸽和野外麻雀的血液,分离血清,应用微量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感染情况。阳性率为:鸡3.01%(13/432),鸭44.86%(436/972),鹅28.81%(119/413),鹌鹑3.57%(27/756),鸽18.75%(18/96),麻雀30.56%(11/36);另外在1985年疫病普查时采集并保存的鸭、鹅血清中也查到了DES-76抗体,阳性率分别为鸭43.30%(42/97),鹅26.40%(29/110)。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真核表达系统表达非洲猪瘟病毒的CD2v胞外区蛋白,研究其免疫特性,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研究其性质,为研发特异性单抗奠定数据基础。以非洲猪瘟病毒Wuhan2019-1株(GenBank:MN393476.1)为模板,合成CD2v胞外区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载体中,获得pCAGGS-CD2v胞外区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染293F细胞,获得重组胞外CD2v蛋白(简称His-CD2v)。用Ni-NTA柱纯化His-CD2v,并以此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对多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His-CD2v融合蛋白在293F中以可溶形式表达,SDS结果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80 ku的弥散带;(2)融合表达的His-CD2v能与阳性血清反应,与对照不反应;(3)HisCD2v制备的多抗效价最高达1∶218700,且能与阳性血清竞争性结合CD2v抗原。上述结果表明,His-CD2v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多抗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筛选CD2v特异性单抗及研制竞争ELISA试剂盒,为非洲猪瘟感染与免疫鉴别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理化因素对抗人N单克隆抗体(ON_1D_3)活性的影响。P~H及反应温度对ON_1D_3单克隆抗体与人红细胞的血凝反应有显著的影响。较适宜的实验条件为P~H7.0,温度30℃。在此条件下对155例新鲜血液及60例陈旧血痕样品进行MN分型。结果与用市售兔抗N血清测定的结果完全一致,证明在上述条件下,ON_1D_3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临床常规血液分型及法医学上对陈旧血痕MN血型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用人A型红细胞悬液免疫BaIb/C小鼠脾细胞与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屡次失败的情况下,改用实体瘤分离出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终获成功。融合后筛选出分泌盐水凝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B_2、2H_2、8C_3细胞株。这些杂交瘤细胞可持续分泌抗A单克隆IgM类抗体。  相似文献   
6.
鼠抗人转铁蛋白单链抗体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抗人转铁蛋白单链抗体。方法 拼装好并带有酶切位点粘性末端的鼠抗人转铁蛋白的单链抗体基因经凝胶电泳定量后,同载体pCANTAB 5E连接,以其转化E.coli TG1细胞,经辅助噬菌体M13K07挽救构建噬菌体抗体表面呈现文库、抗原包被固相材料富集选择阳性重组噬菌体克隆(Panning)。感染能产生可溶抗体片段的大肠杆菌菌株E.coli HB2151,制备可溶抗体,以Anti-E末端抗体进行Western blot、ELISA检验和分子量测定。结果 人转铁蛋白的单链抗体基因成功表达。结论 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制备抗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作者应用单克隆抗体,首次建立了检测人类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 G2m(n)因子的酶联免疫吸附抑制试验。并调查了成都地区汉族群体 G2m(n)因子的频率。在被调查的517份血清中,G2m(n)因子阳性率为79.69%。由此计算出 G2m(n)基因频率为0.5493,方差为0.0004。  相似文献   
8.
用ON型人红细胞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IgM类抗人N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ON_1D_3)。其培养上清液抗体效价为128~256,诱生小鼠腹水的抗体效价为8192;与Panel A红细胞反应呈抗N特异性;检测273名成人红细胞,只特异性凝集N(?)MN型人红细胞,不凝集M型红细胞。与猴等9种动物红细胞无交叉反应;酶修饰试验结果表明,ON_1D_3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是唾液酸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9.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P-11鉴定月经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o YN  Lu HL  Chen S  Zheng J  Zhang YQ 《法医学杂志》2008,24(1):32-33,F0003
目的建立用自制兔抗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1,MMP-11)多克隆抗体鉴定月经血的免疫组化方法,探讨MMP-11蛋白酶的细胞定位。方法运用链霉卵白素-碱性磷酸酶(SAP)免疫组化法检测人月经血及外周静脉血涂片、阴道液涂片、子宫内膜石蜡切片和陈旧月经血痕涂片中的MMP-11。结果MMP-11存在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内;外周静脉血和阴道液涂片未见有MMP-11染色;陈旧月经血痕涂片罕见完整子宫内膜细胞,但能检测到微弱特异信号。结论用自制抗MMP-11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能有效地检测MMP-11,区分月经血和静脉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解毒中药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影响。方法:10例ITP患随机分为2且,分别给予补肾化瘀解毒中药或泼尼松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ITP患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PAC3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补肾化瘀解毒中药对ITP患的症状改善方面优于泼尼松,并对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有调节作用,患血小板数量与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呈负相关。结论:ITP患病情与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含量呈正相关;补肾化瘀解毒中药对ITP有良好疗效,并能调节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